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范圍
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的具體規定我國《票據法》第97條至第102條,對涉外票據的民事行為能力問題,記載事項,附屬的票據行為,追索權行使期限和有關條件,票據喪失后的票據權利保全程序等,作了法律適用方面的規定。
(一)涉外票據的意義涉外票據,是指出票,背書,承兌,保證,付款等行為中,既有發生在我國境內又有發生在我國境外的票據。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涉外票據不是以持票人是外國人為標準而界定,而是以具有票據行為在我國境內和境外發生的事實來確定的。
由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不同國家之間的票據往來成為普遍現象。不同國家的票據制度有所不同,國際之間的票據關系的法律適用,難免發生沖突。解決沖突的辦法是確定票據行為的準據法,即涉外票據的適用法律。我國與外國的經濟往來,不可避免地發生涉外票據和它的法律適用的問題。即,在出票人行為能力,票據行為方式及效力,追索權的行使等方面,我國法律與有關其他國家的法律規定不一致時,該以何法為準的問題。易言之,即票據法發生沖突時,如何確定準據法。《票據法》第五章就此作了規定。
(二)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的原則《票據法》第96條規定了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的原則,具體是:
(1)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優先適用的原則凡締結或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均采取“國際條約優先適用”原則,規定在國內法與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規定不一致的條件下,除保留條款外,優先適用該國際條約。我國亦不例外?!镀睋ā返?6條第1款即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參加專門性的票據國際條約。當然,不排除將來參加的可能性。
(2)保留條款除外的原則我國對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某些規定,聲明保留條款的,不適用“國際條約化先”原則,而以本國法為準。
(3)國際慣例補充適用原則《票據法》第96條第2款規定,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三)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的具體規定我國《票據法》第97條至第102條,對涉外票據的民事行為能力問題,記載事項,附屬的票據行為,追索權行使期限和有關條件,票據喪失后的票據權利保全程序等,作了法律適用方面的規定。
(1)關于票據債務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票據債務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適用其本國法律。但是,票據債務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依其本國法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而依行為地法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適用行為地法律(《票據法》第97條)。
涉外票據中如何認定票據債務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國際上有三種立法:(1)依票據債務人本國法,即“本國法主義”。歐洲大陸一些國家采此立法。(2)依行為地法,即“行為地法主義”。英美等國如此規定。(3)一般適用其本國法,但本國法認其民事行為能力有欠缺而行為地法認為其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依行為地法。此為“折衷主義立法”。
(2)關于票據行為的方式票據行為方式的法律適用,涉及出票的記載事項,背書,承兌,保證,付款等應適用何國法律的問題。
統一法系國家的一般做法是,基本上適用行為地法,但有極少的例外。英美法上也大體如此。
我國《票據法》第98條,第99條規定了票據行為方式的法律適用。按其規定,匯票和本票的出票記載事項,適用出票地法律;支票的出票記載事項,適用出票地法律,但經當事人協議適用付款地法律的,依協議而辦。涉外票據的背書,承兌,付款,保證等行為,俱一體適用行為地法律。
(3)關于追索權的行使和保全追索權的行使和保全手續密不可分,票據權利保全手續欠缺,是追索權喪失的原因,而票據權利保全手續,應在付款人所在地作成,這樣,就必須涉及到付款地法律。
我國《票據法》第101條規定,票據的提示期限,有關拒絕證明的方式,出具拒絕證明的期限,適用付款地法律。
追索權的行使期限,即追索權的時效,事關背書人,保證人。出票人等多方面票據債務人,而這些人有可能不同屬一國,適用付款地和其他地的法律,對追索權的行使均為不妥,適用出票地法律,則要好得多。我國《票據法》第100條規定,追索權的行使期限,適用出票地法律。
(4)關于失票后票據權利保全程序票據喪失時,失票人請求保全票據權利的程序,適用付款地法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