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該如何防止商業間諜竊取式攻擊?
坊間盛傳51Talk的一名員工到VIPABC公司臥底,VIPABC要起訴這名員工。目前雙方未對外回應這一傳聞。其實,“間諜”在商業中并不少見,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在美國發生的數據外泄事件當中,有75%來自企業內部,內部泄密已成為企業數據外泄的頭號原因——商業間諜的危害性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
令企業恐懼的,有時并不是強大的競爭對手,而是自己的商業機密變成了對方手里的底牌--這正是商業間諜的可怕之處。早在工業時代,代號7X的可口可樂配方采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為公司贏得了超過800億美元的無形資產;而"景泰藍" 制瓷與宣紙技術的被竊,也為企業帶來了無可估量的損失。當今信息化時代,商業間諜無所不用其極,利用各式手段訪問公司網絡和內部系統,警醒后的企業開始未雨綢繆。
目前階段,商業間諜竊取式攻擊的具體情形主要包括如下幾個形式:
1、竊取用戶名、密碼,冒充他人身份登錄內部網絡并行使職權。
2、私自查看、攜帶、復制企業機密信息。
3、以惡意軟件或病毒等感染企業計算機及網絡。
4、引入間諜軟件、鍵盤記錄器及其它軟件,竊取有用信息。
無論是以上哪種形式,當攻擊者以合法身份進行庇護,無防御能力的企業只得望洋興嘆,坐看重要資料外泄。"信息安全貴在前期部署,防微杜漸,以有限的投入獲取無限的防護回報。"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安電子商務安全認證有限公司專家提醒。
事實上,在如今信息安全部署的規模擴大化時期,商業間諜威脅也并非防不勝防。除配置防火墻等傳統方法之外,企業更可采用多種解決方案,從不同角度滿足企業的安全防護需求。
應確保企業之中的重要信息及業務至少二人以上方可具體實施。例如,可設立某員工啟動某重要信息或業務,但另設立其他員工具有授權的職能。這種檢查機制可以有效防止惡意雇員及商業間諜的不良行為。
將重要數據加密,可以確保惡意攻擊者即使已經成功截獲數據并將其帶到網絡外部,也可通過顯示亂碼等形式確保數據不被查看與竊取。例如國富安安全文檔管理系統(GFA EFS)。部署之后,只讀、修改、另存、打印、內容的復制粘貼、以及屏幕拷貝錄制等操作均可設立權限。
即企業為企業員工建立賬號生命周期,設定相應權限和訪問控制。例如,部署集中安全管理系統(GFA IAM)之后,合法員工入職后可獲得賬號,企業可為員工設置相應權限,保證核心機密安全;用戶行為審計功能可以收集和記錄用戶訪問行為,方便實現監管;員 工調職或離職后,IAM更將快速反應,進行更改和刪除的操作,從而整體防護內部網絡的安全。
當然,以上幾點只屬企業防護商業間諜威脅的基本措施,不管是針對于黑客,還是更為職業化的商業間諜,防御攻擊還需依靠完善的策略和各方的積極努力。千金易得不易守,慶幸的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已經重視并積極開展了內部系統的安全整治,逐步開始正視并防范包括商業間諜在內的竊取式攻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