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時間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文某與A公司的勞動爭議案中,文某主張自己的入職時間是1999年1月,A公司主張文某入職時間是2012年4月。文某提供了他作為經手人的進貨發票復印件等證據證實自己的主張,但A公司無法提供文某的入職證明材料等有效證據。最終,勞動仲裁機構采信了文某提供的證據,支持了1999年1月入職的主張。
評析:根據《勞動合同法》第7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并應當通過職工名冊記錄包括勞動者的入職時間、工作職位等內容。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司法解釋(一)》第13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因此,本案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相關鏈接:
職場核心競爭力是職業人士生存的利器,也是體現個人商業價值的重要依據。頂級就業力專家閆嶺在JCP超級規劃家特訓中提到,一個人薪資水平的高低通常由其商業價值的高低而定,商業價值越高,其薪資就高,商業價值低,則薪資就低。
因此,無論你在哪家企業任職,也不管該企業是否知名,作為職業達人必須不斷積累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斷提升商業價值,成為企業中不可或缺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整日想著混日子,空想高薪高職豈不是白日做夢?
職場如戰場,隨時需要保持危機意識。到了30歲還在拿著3000-4000元的低薪,這無疑是職業生涯發展頻臨危機的信號。
那么“30低薪族”該如何積極改變現狀呢?工作多年依然低薪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還是有彌補之法。可以掌握一些職業規劃知識和技能,為自己做一個系統的職業規劃,深刻認識、分析、規劃自我,明確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是跳槽還是臥槽?是轉型重來還是穩扎穩打?是求工作穩定還是求快速發展?在歲末新年來臨之際,從容做好跳槽、堅守、轉型的準備,來一個漂亮的絕地反擊。
如果你還沒有認真地考慮過自己到底最有怎樣的競爭力,那你最好立刻放下手頭的活,為自己做一個全面的檢查。職場“30”人,想要逃開“低薪”的大魔咒,光想不行動是辦不到的。如果你希望職業生涯發展越來越好,現在是時候開始行動了!
每個在職場中的人必須恪守職業道德才能走的更久更遠。而職場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較強的能力、積極進取的態度和個人的誠信。在基于這三點的基礎上如何為自己職場生涯加分又將是一個重要命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