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多數事情都不是二選一的問題
職場上的事,大多數時候并沒有明確的是非曲直之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不是時時都能奏效,也沒有誰可以輕易獲得一票否決其他意見的資格。這時候,要想把事情順利推進下去,適當的妥協就成了唯一可行的辦法。
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公司的簽約客戶忽然提出更改合作計劃,基本意向不變 ,只是具體程序上需要有所調整。但負責和客戶接洽的小姑娘一口咬定,合同都簽了,哪還有變卦的余地。其實客戶那邊也挺為難的,高層意見不統一,最后只好由大老板出來拍板——只不過,這個“板”和之前商量好的不太一樣。
不管人家怎么解釋,姑娘都言之鑿鑿:你們早干嗎去了?說好的事情怎么能說改就改呢?我們公司已經在執行合同了,損失怎么辦?
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字典里是沒有“妥協”二字的。那個時候,堅持己見是一種力量和存在的證明:我做得對,我的意見更好,為什么要我妥協?就像那兩輛在胡同里對峙的汽車,誰也不肯退讓半步。
然而在職場待久了,人自然會變得成熟起來。而所謂成熟,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你漸漸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至于是以你鐘愛的姿態還是用別人主張的方式,其實并沒有多大關系。
妥協是一個低成本高受益的職場策略,其意義就在于,以非根本利益、非根本原則上的讓步來保證對根本利益、根本原則的實現——換句話說,丟卒保車。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話說的是兩軍對壘,你死我活,硬碰硬的較量。然而身處職場,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對峙,是解決問題而非激化矛盾。這時候,柔軟往往比剛烈更有效。
幾輪接洽下來,談判陷入僵局。客戶甚至放出狠話:要是這樣,我們就不玩了。姑娘也覺得冤枉,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程序嚴格執行合同,為什么雙方的合作關系幾近破裂?
講這個故事的朋友后來被老板派去收拾殘局。他很快發現,其實雙方的合作意愿、合作基礎都不存在任何問題,只是在具體操作環節上,想法有些不同。
朋友并沒有直接知會客戶行或者不行,而是在郵件中一一列出本次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目前存在的分歧,并且綜合各種意見,提出了幾個新的解決方案。幾個回合下來,客戶接受了新方案,雙方各讓一步,重新修訂了合同。
很多時候,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Yes和No之間存在著千千萬萬種可能性。如果你鐵了心要逞一時之勇,執著于分辨出誰對誰錯,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后來朋友總結說,那姑娘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執行合同上,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她忘了,公司最核心的目標是把客戶留住、把生意做好。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事到臨頭,不少人情急之下難免亂了陣腳。就像對峙在狹小胡同里的兩個司機,難道他們不明白賭氣不是目的,趕緊回家才是正經事嗎?
所以當你突然陷入某種分歧時,一定先別急著說不。試著找找有沒有第三條路,用“如果這樣你看行不行”代替“必須這樣,我也沒辦法”,或許可以發現雙方都能接受的出路。
我曾見過出版社編輯和作者就圖書封面的設計方案爭執不休。出版社更多地從市場角度考慮,強大的調研系統反饋回來的結果是,濃眉大眼、沖擊力強的風格會帶來更好的銷量。而作者顯然更在意個人喜好,堅持疏朗俊秀、大面積留白的清新風。兩套風格迥異的小樣擺在桌上,每個人都在試圖說服對方放棄,但顯然,沒有誰打算讓步。
在僅有的選項里逼著對方改主意,事情往往就是這么一步步陷入窘境的。這件事其實不難理解:你對自己的判斷那么篤定,對方又何嘗不是呢?
幸虧設計公司的人站出來表態:要是兩種意見無法達成共識,那么就再做一版新的試試。“如果這樣你看行不行”,這話簡直就像一句咒語,能瞬間瓦解劍拔弩張的尷尬。
本來嘛,之所以意見不統一,是參與者把這場討論的目標設定為“在兩種方案中選擇一種”。但其實無論是誰,大家希望達成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達到一個盡可能好的結果。實際上,職場中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要相信,只要你把選擇范圍拓展到足夠大,總會出現一個眾望所歸的結局。如果現有的幾個選項只能被一一否定的話,不妨另起爐灶,從零開始做加法,把雙方都能接受的元素一點點拼湊起來。
給出路,而不是給態度,這是解決任何分歧的起點。必要的時候,也不妨退后一步,這時候的小小犧牲,往往意味著事關全局的戰略性勝利。
所謂底線,既包括核心利益,也涉及職業操守。底線的作用就是提示我們,在分歧中哪些是需要堅持、絕對不可以讓步的,哪些是可有可無、能夠當作籌碼一點點擺出或一點點放棄的。
面對職場分歧,守住底線、進退有度、適時妥協、求同存異,用可以放棄的籌碼確保核心利益的實現,這遠比一味固執己見更能達到目的。而整個過程,都需要冷靜的思考、平和的心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