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向縱深推進
截至目前,深圳市新登記商事主體1710563戶,比改革前45個月增長270%。
“現在深圳辦理企業注冊特別方便,一臺電腦,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企業注冊、變更、備案等所有商事登記業務。如果前海‘證照分離2.0版’改革未來在全市推行,在深圳開公司會更方便。”深圳一家從事公司注冊代理業務負責人許小姐說。
許小姐所說的前海“證照分離2.0版”改革,是指今年10月25日深圳以前海蛇口自貿區為試點啟動的“證照分離2.0版”改革。與此前以“營業執照”為中心的改革不同,“證照分離2.0版”重在簡化企業設立的后置審批,將以“能取消則取消、能削減則削減、能合并則合并、能轉移則轉移”為標準,進一步優化企業準入門檻,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
事實上,從2013年3月1日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國啟動以來,從商事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僅保留12項前置審批,到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場地申報制、企業年報制;從建立全市統一的商事主體登記及許可審批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到實現全業務、全流程、無紙化網上商事登記,再到“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登記模式,在前海蛇口自貿區啟動“證照分離2.0版”改革試點,深圳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方面不斷“加碼縱深”。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執行會長王理宗指出,深圳實施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設立、運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使創業者能夠集中精力發展企業或創新。
“網上花不到10分鐘填寫好資料提交申請后,只用一個工作日,就收到通知說可以去取營業執照了。而且營業執照上已經具備了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保登記證和刻章許可證的功能,不用再奔波不同部門之間辦這些證件,太快、太方便了。”在福田區一家集團公司做行政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使在深圳創業門檻降低,他身邊好幾位有創業想法的朋友享受該項改革的便利,創業夢想成真。
如今在深圳創業興業更加方便高效。只要有一臺電腦,在家即可完成企業注冊登記、變更、備案等所有商事登記業務,經過1—3個工作日審核通過后,即可獲得“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創業門檻降低、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使得一大波有創業想法的人,投身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去,市場主體活力不斷被激發,為深圳經濟穩定增長和全面發展培育了新動能。
來自市企業注冊局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3月1日至今年11月30日,商事登記制度改革45個月,深圳市新登記商事主體1710563戶,比改革前45個月增長了270%;其中企業1028789戶,比改革45個月增長了339%,個體戶681774戶,比改革前45個月增長了199%。
截至今年11月30日,深圳市累計實有商事主體2619028戶(包含分支機構),同比增長27%,其中企業1476846戶,個體戶1142182戶。按深圳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深圳常住人口1137.89萬人計算(深圳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30戶,每千人擁有企業130戶,創業密度居全國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商事制度改革及后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輕資產”的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小微企業進入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期。據統計,目前深圳第三產業企業比重持續加大,在新登記企業中占據90%,其中80%以上屬于現代服務業。這為深圳優化產業結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機遇。
對此,許小姐也頗有感受,她說:“以前來我們這里的都是一些大公司、大客戶,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甚至兩三個人組成的公司,前來咨詢注冊代辦業務。”
有專家表示,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完善市場監管體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持續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果。今年12月1日至2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深圳調研時也評價稱,深圳在深化工商管理改革、市場綜合監管創新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特別是率先在商事登記制度、事中事后監管及消費環境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10月25日,深圳以前海蛇口自貿區為試點啟動“證照分離2.0版”改革。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副主任郭馳表示,商事登記制度實施以來,市民創新創業熱情被激發。但一些新問題也顯現出來,比如辦照成為一件較為容易的事,但‘辦證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新發布的《中國(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證照分離”改革實施方案》就是結合企業設立和運營過程中實際產生的問題而推出的新的改革措施,切實優化企業準入門檻。
據介紹,深圳從2013年啟動的以“營業執照”為中心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把“先證后照”變為“先照后證”,實現商事主體資格和許可經營資格相分離,前置審批事項由原149項削減為11項,其余的取消或改為后置審批。而前海啟動的“證照分離2.0版”改革,則聚焦后置審批事項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項目、降低門檻,以解決企業獲得商事登記主體資格后、實際開展經營業務前所面臨的辦證多、辦證難等問題。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讓在深圳創辦公司變成一件簡單快捷的事情,但外界也有不少擔心。深圳大學經濟學教授鐘堅就表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要真正成功,“寬進”必須要有“嚴管”相配套。如何做到“寬進嚴管”?這為政府監管帶來挑戰。
記者了解到,商事登記部門通過組織制定政府各部門權責清單和監管辦法、實施商事主體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管理、信息公示和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等多項舉措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同時,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也在逐步建立中。
記者從市企業注冊局獲悉,下一步深圳要繼續深化商事登記的配套改革,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具體來說,政策方面包括探索建立第三方名稱爭議評審機構,規范商事主體住所登記,探索場所負面清單,深化簡易注銷改革等;監管方面,則將充分運用大數據資源,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監管創新,市企業注冊局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對企業活躍度、市場熱點和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對違法失信商事主體“及時發現、精準打擊”。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執行會長王理宗向記者表示,政府實施的商事登記政策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設立、運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果登記制度過于繁復,就會分散創業者的精力,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發展企業或創新,“深圳的企業中,很多都是處于供應鏈下游的小微企業,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有效增強了它們的活力。”
而在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看來,評價一個城市是否宜商,主要看市場規則是否建立、市場主體是否活躍、市場競爭是否充分、法律法規是否健全、政府是否服務型政府、城市的交通住房通訊等環境是否優良等。深圳的宜商環境可以與北京、上海等這些城市相媲美,甚至有些地方比這些城市做得還好,但跟國際化大都市香港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國世平表示,深圳可以出臺土地優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業落戶,而且應該配打造好宜居環境,讓更多的人員愿意來深圳創業投資。
“政府這雙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在經濟社會中要有更清晰的界定。”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鐘堅認為,優化深圳營商環境,政府不僅要給企業等市場主體松綁,捆住“亂作為”的手,更要研究如何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確立政府與市場的新關系、新秩序。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