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利用好時間:干大事就不能拖拖拉拉
緊張而繁忙的工作讓大多數上班族女性超出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圍,長期在這種狀況下工作會常常出現“應激”狀態,這將對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該怎樣幫助這些女“忙”人們解圍呢?
要像刷牙一樣,養成每天把要做的工作排列出來的習慣,以明確目標。下班前將明天所有的工作按緊急重要程度分布到二維圖中,要記住緊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緊急。找出真正重要且緊急的事,在前面標上A,將緊急但不重要和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權衡一下,分別標上B和C,最后將一些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標上D。
如果某個級別的工作不止一項,你可以再按輕重緩急程度在每一項前面標上A1、A2、A3或B1、B2、B3等。明天頭一件事就是考慮A1,做起來,直至完成,再做A2,因為完成工作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一件一件地去完成。
將你可以委托別人做的事情劃分出來,盡量委托給別人去做,這樣你就有更多時間來完成只有你自己才能做的事情。但原則是讓合適的人完成合適的任務,實行項目負責制,一項任務只由一個人來完全負責,并執行到底,除非有不可控的意外狀況發生。
“從來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完一切事情,但是總有足夠的時間做完最重要的事情。”表現出色者與表現平庸者之間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選擇拖延什么。由于你肯定會進行拖延,現在就要決定拖延低價值的活動,決定拖延在任何情況下對你的事業都無關緊要的活動,要學會去掉小事,集中力量做大事。
與我們每天面對的多如牛毛的事務相比,我們的精力和時間顯得如此的寶貴和有限。要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學會說“不行”。這絕不是所謂的畏難情緒,或是什么消極的做法。這恰恰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現實工作中的靈活運用,是保證任務高效完成的必要方法。
我們提高效率的一項重要的原則就是,利用最有效的時間,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情。“苛求完美”有時候可能成為我們提高工作效率的大敵,而學會取舍和善于分配將大大增強我們的實用功力。
柳傳志發現聯想在香港的員工辦事嚴謹,老老實實執行老板命令,這就好像齒輪,是一個好用的小零件,效率可以很高,但是本身不產生動力。而聯想提倡的是“發動機文化”,意思是最高管理層是大發動機,中基層領導則是同步的小發動機。
這種做發動機完成任務的感覺,和做齒輪完成任務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充滿了成就感。而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設計、執行之中,主人翁的感覺也越來越濃,小發動機苗子涌現得越來越多。這些小發動機不但可以不斷輸送人才,而且自己也想要更大的平臺。
一個主動的人,無論放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能夠主動發光發熱,甚至帶動周圍的人。而一個被動的人,沒有可能成為發動機,只能作為齒輪長年累月轉動,結局可能是齒輪變舊,被更新更好的齒輪代替。有多少人懷才不遇,覺得是當前的境遇埋沒了自己;而真正的金子,在沙中也能發光。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