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規劃公布
避免惡性競爭長三角25城分工確定
長三角區域規劃全文昨公布 “一核九帶”布局初現
“一核九帶”: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空間格局。
長三角將開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驗,包括對具備一定條件和較大規模的城市賦予立法權;根據國家有關部署開展環境稅試點,探索開征物業稅。
備受關注的我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區域發展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公布。昨天,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正式印發長三角區域規劃。該規劃的規劃期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據規劃,長三角將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
區域規劃對長三角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詳細闡述各城市發展重點
區域規劃的最大亮點也是最核心之處,是明確了長三角的區域布局。規劃提出,按照優化開發區域的總體要求,統籌區域發展空間布局,形成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規劃詳細闡述了各個城市的產業發展重點,試圖破解長三角城市在產業分工與定位上的“同構”困局。
規劃全文超過3萬字,共分12個章節。“與此前征求意見的版本相比,正式出臺的規劃在章節劃分及其內容上,體現了新環境與新形勢下長三角的與時俱進。”曾參與區域規劃編制并擔任“產業發展定位與布局”項目負責人的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早報記者表示,規劃直指長三角的癥結所在,意圖全盤塑造區域的發展新優勢。
該規劃5月獲國務院批準實施。國家發改委在其印發規劃的相關通知中要求把規劃實施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舉措,把擴大內需與經濟增長、社會建設、民生改善和提高開放水平結合起來,推動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為促進全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25城分核心區和輻射區
在長三角區域范圍被明確為“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后,區域規劃將滬蘇浙25個城市又劃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其中原有的16個市為核心區,并明確了各個城市的城市功能和定位。引人注目的是,“泛長三角”亦被寫入規劃。規劃要求加強泛長三角合作,并表示,長三角周邊的安徽等地區具有區位、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與長三角地區經濟聯系緊密,是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直接輻射區。規劃明確建立健全泛長三角合作機制,編制南京都市圈、淮海經濟區區域規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設,建設杭州都市圈。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長江三角洲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張顥瀚提出,區域規劃其實覆蓋了長江流域、大沿海、泛長三角等幾個大的國家戰略帶范圍,將整個長三角與泛長三角、中西部發展聯系起來。其中滬寧線是中國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帶,將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主軸線,也是長三角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南京則是這個向長江中上游輻射的主軸線的門戶城市。
規劃細化了長三角發展目標,提出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000元(核心區100000元),服務業比重達到48%(核心區50%),城鎮化水平達到67%(核心區70%左右);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00元(核心區130000元),服務業比重達到53%(核心區55%),城鎮化水平達到72%(核心區75%左右)。
提升上海核心地位
在完善和提升各類城市功能方面,規劃明確提出“提升上海核心地位”,進一步強化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服務全國、聯系亞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都市。
規劃提出,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錯位發展,擴大輻射半徑,帶動區域整體發展。而在2006年版本的區域規劃中,上述5城被稱為“副中心城市”,“表明城市地位明顯提高”。同時,無論是核心區城市還是輻射區城市,均被賦予明確定位,“這些定位充分發揮了各個城市自身優勢,各具特色、功能互補,有效避免了城市間的惡性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