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遷趨勢漸顯 珠三角代工產業“地震”(一)
富士康事件對珠三角來說絕對具有標志性意義。
工人漲薪的后續影響正在逐步顯現,以此帶來的高成本壓力正在考驗著珠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實,不只人力成本高企,其他諸如人民幣升值、外貿環境尚未完全恢復、國際經濟形勢仍不明朗都是橫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道坎。目前,富士康已經決定內遷河北廊坊,而更多的企業也在積極走訪內地,尋求落地的機會。
挑起“中國制造”大梁的珠三角產業集群正在遭遇劇烈震蕩。如果新的高附加值產業大量出走珠三角,留下的仍是最基礎的代加工產業,珠三角的未來該走向哪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澳以及臺灣地區的紡織服裝、玩具、鞋帽、電子等制造業大規模往廣東轉移,全國9萬家加工貿易企業,大約7萬家在廣東,催生廣東加工貿易迅猛發展起來,并將廣東外貿帶入一個輝煌的時代,自1986年至今,廣東進出口總值一直穩坐全國各省頭把交椅。
但是,變化總是來得如此迅速,廣東外貿原有的優勢正逐漸轉變成劣勢。加工貿易仰仗的廉價勞動力本質與珠三角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現狀之間的矛盾正不斷激化。
而且,今年來,中國外貿隨著國際經濟逐漸復蘇而出現大幅反彈,但廣東外貿的增幅卻明顯落后于全國整體水平及長三角。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 1~5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793.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34%,低于全國44%的增長幅度。同期,江蘇、上海和浙江分別為 1742.9億美元、1393.3億美元和947.5億美元,分別增長50.1%、43.6%和41.4%。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勞動力和資源價格等成本快速上漲,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受此沖擊明顯大于一般貿易,這是加工貿易占大頭的珠三角增速落后于全國的主要原因。加工貿易主要依賴廉價成本,而廣東此方面優勢不斷喪失。隨著富士康等代工企業加薪,廣東今年下半年加工貿易增速可能還會低于上半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