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百貨上演“蛇吞象”收購新世紀
重慶百貨上演“蛇吞象”
在上海的商業國資整合如火如荼之際,北京、重慶也相繼加入。中央國資委的管理框架確定之后,地方商業國資整合的好處是不僅可以解決資產所有權與人事權分離的弊病,還可以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多龍治水難題,這成為各地踴躍嘗試的主要原因。但事實上,各地商業國資的整合不僅牽涉集團化和國資體系的變革,還往往涉及到政府機構改革等一系列問題,而地方政府“拉郎配”的行為是否會引發其他的負面影響,這一切仍舊要等待實踐來檢驗。
歷時數年之久,重慶商社集團旗下重慶百貨與新世紀百貨的資產重組邁出關鍵一步。8月23日,重慶百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申請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核,獲得有條件批準。此前,重慶百貨發布公告稱,重慶百貨將通過向控股股東重慶商社集團及新天域湖景投資公司非公開發行1.69億股,購買后兩者分別持有新世紀百貨61%和39%的股權。
作為重慶國資委重點扶持上市的國有集團之一,重慶商社集團旗下重慶百貨與新世紀百貨的同業競爭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而隨著本次收購的完成,這一問題將有望解決。
漫長整合路
重慶百貨與新世紀百貨的整合可追溯到2005年。
當年,重慶百貨的大股東華貿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二股東重慶商社集團,在重慶市政府的主導下進行了重組合并。2005年12月21日,華貿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的重慶百貨18.96%股份被劃轉至商社集團,商社集團持有的重慶百貨股權隨之增加至35.96%,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時,原本屬于重慶商社集團全資子公司的新世紀百貨與重慶百貨的同業競爭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有業內人士如此描述:“兩家企業的門店重合度高達90%以上,很多時候兩家企業的門店是‘門對門開著’”。
作為“家長”的重慶商社曾經承諾在股權劃轉完成后的兩年時間內,通過將該部分資產和業務或轉讓、或與重慶百貨進行資產置換;或進行吸收合并等方式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不過,讓投資者頗為失望的是,在兩年之后,2007年12月21日——被業界視為重慶商社集團解決同業競爭的最后期限。但關于重慶百貨與新世紀百貨的重組方案,并未如期而至。
2008年4月28日,重慶商社掛牌出讓旗下新世紀百貨公司25%的股權。據了解,這次轉讓新世紀百貨公司的股權,對受讓者提出了多個苛刻要求,如必須一次性支付股權轉讓全部價款,并承諾同時提供3億元左右新增資金對標的企業進行增資擴股;受讓方及其主要股東不得經營與標的企業相同的業務,且須為具有優化和提升商業流通企業品牌和價值經驗的財務投資者;受讓方或其主要股東應具有上市公司運作能力,旗下擁有上市公司等七大要求。{page_break}
最終,一家叫做新天域湖景的投資公司以3.52億元買入新世紀25%股權,后又增資3.23億元,并最終獲得39%的股權。對于引進這樣的投資機構,上海笙策資本總經理蔡振良對記者表示,如此可以起到優化股權結構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