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體量百貨店轉型生存道路頗艱辛
上世紀70年代紅極一時的北京友誼商店正經歷著轉型的輪回。面對京城內外資、內外埠對手的激烈競爭,友誼商店體量不足1萬平方米卻拿出1/3的面積,大膽引入貴族家居品牌。重返高端定位能否助其走出困惑,還是個疑問。
小體量百貨店面臨轉型困惑
高端的輪回 重回昔日“大牌”模式
剛剛結束與中糧廣場租約的貴族家居品牌達芬奇家居本月進駐北京友誼商店,總體量約4000平方米,超過商場總面積1/3。
北京友誼商店曾以高端、涉外聞名,此舉預示著轉型的開始。其此番“變臉”是走“現代高端百貨路線”,商場將陸續引入服裝、箱包和化妝品等國際一線大牌。據悉,北京友誼商店正與阿瑪尼、范思哲等服裝品牌進行接觸。北京友誼商店欲將國際一線大牌“請”回商場,更像是對昔日成功的“模仿”。多年前,北京友誼商店曾憑借商場中鮮見的高端化妝品品牌,吸引了眾多高端顧客。
老店的困惑 小體量能進多少“大牌”
北京友誼商店的轉型反映了一批北京老牌百貨店的無奈。由于新街口、地安門和天橋等商場大多興建較早,盡管地理位置尚佳,但大多面積較小,與現代百貨商場的大體量差距明顯,早已退出北京商業的主流行列。
目前,在北京的零售市場中,沃爾瑪、家樂福、中友等外資、外埠企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賽特、翠微和當代等商場以數十億元的年銷售額成為北京市場中的后起之秀,這些企業搶占了老牌百貨店原有的客流。
商業專家表示,在老牌百貨店沒落的同時,菜百等老牌零售企業通過改革,走在北京商業前列的現實,加速了北京友誼商店轉型的步伐。零售領域專家認為,國際大牌入駐率的高低是現代高端商場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北京友誼商店的面積不足1萬平方米,其硬件環節顯然與北京主流高端商場存在差距。
成功的模板 細分市場攻一點{page_break}
生存道路頗艱辛,但也有小型賣場通過轉型贏得了市場,其中菜百最具代表性。營業面積僅8800平方米,卻成了黃金珠寶首飾專營商場,其去年實現銷售額約45億元。而復興商業城也在老年百貨領域打出了品牌。
小型百貨店通過轉型謀求發展的實例還在不斷上演。本月初,貴友建國門店轉型黃金珠寶賣場后亮相。據悉,該商場在首個周末的銷售業績增長就達到107.5%。
商業專家劉暉表示,小型百貨店要在市場中立足,需細分市場,劃定較窄的核心客群。但小型商場的轉型要依據市場調研而來,不能只是簡單模仿。在他看來,細分市場的同時,還應對商品的品類特點進行深入挖掘。
還有零售領域專家表示,轉型不僅是品牌和業態的調整,也是對商場管理者的考驗。如何將其他企業成功的經驗為自身所用將考驗經營者的智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