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歇期 是時候檢驗百貨店的應變能力了
新冠肺炎疫情,給艱難前行的百貨業帶來了意外的喘息暫歇期。在這兩個多月中,是全員退守、落實防御措施,還是分路運籌、推演應變謀略?通過行動,可以比較出同類競爭群體中不同的眼光和能力。
中商聯副會長王耀指出,百貨店的問題不是這兩三個月,而是長期發展的戰略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好。應該利用這兩個多月精心謀劃,為贏得未來的目標消費者積攢能量。
筆者不才,嘗試羅列以下三個思考題。
一、決定經營產品結構的力量
百貨店越來越受到市場擠壓,特別是近五年來,百貨店失去特性,失去與網店與專賣店、其它綜合商場或購物中心競爭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差異化特性受到了嚴重打擊。
在企業內部,這個功能塑造者歸屬于招商經營團隊,對于他們的角色功能,究竟如何調整定位,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消費走勢,已經成為優先考慮的選項。
百貨店的比較優勢,過去是、眼下依然是特有的產品性價比和稀缺的優質產品,而不是攤大餅式的店鋪面積、折扣店層級的價格游戲。
決定百貨店特性和價值的行動主體,主要是決策者和招商經營團隊,而其行動能力和結果取決于這個主體的市場業務角色定位、職業道德以及業務素養。
從近三年來傳統百貨店關閉、轉型的趨勢看,除了網絡等市場因素壓迫之外,本身的招商業務固有影響因素的干預可能是首要問題。
很多傳統零售企業,至今一直受制于業已固化的供應商合作渠道及聯絡模式,以至于,有的經營決策者很難在自己的店鋪發揮業務渠道話語權;有的店鋪議論轉型改造多年卻始終不見行動,有的貌似做了一些調整改變,但是多在環境上加些美化,實際上并沒有波及產品老化等根本問題;有的承認第三方數據公司提供技術分析工具和產品,卻無法納入公司的中短期經營決策。
平時沒有精力考慮,如果在這個暫歇期精心謀劃,對經營業務控制力量進行戰略性調整和重構,或許可以為百貨店真正脫離窠臼、創新蛻變爭取一絲希望。
二、數字化工具的角色和地位
網絡數字化技術工具,是作為單純的市場化輔助工具,還是作為企業戰略決策核心力量,究竟能不能納入人治的管理體系?
不限于百貨店,包括其它零售店的數字化戰略,在認知觀念上,至少存在以下兩個層級、兩種不同觀點。
首一種是以實體零售體驗化為主,以數字化技術工具作為一般的輔助服務和分析手段,不涉及管理體系和決策層。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一些傳統零售店鋪啟動網絡銷售工具,用笨拙的方法補課,比如,臨時組織的微信群,給顧客傳遞店內信息分散、隨意,不能在首一時間回答顧客問題、不能確保在顧客希望的時間地點配送到位等等,顧客感覺很一般。
第二種是徹底優化改造包括百貨店在內的零售企業的經營體系,因應社會消費趨勢變化,引入云平臺,將數字化技術納入核心的運營、決策環節,由數字化工具指導招商、銷售管理以及售后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治化管理。
如果具備這樣的生態系統條件,面對疫情,除了系統化展開高品質在線銷售以外,還可以與會員及潛在顧客展開文化溝通,包括本企業的品牌故事、新生活方式情景劇、疫情防護科普講座等等,利用意外的暫歇期,宣傳推廣企業品牌,這個價值更大。
面對固化的運行體系和信息工具,以及遲鈍的管理理念和執行態度,兩個多月的暫歇期,是可以謀劃一點事情的,著眼于中長期戰略發展,這個有點僵化的局面遲早改變。
三、經營產品選擇的方向
百貨店鋪的未來價值定位,在討論調整改造過程中爭議不斷,與網店的關系、與其它相關零售業態合作,或者跨界合作,經營團隊應該利用這兩個多月時間,深度論證,拿出策略性的方案。
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奧斯坦·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近日撰文指出,實體百貨店的價值定位迷失或者混亂,無法適應經濟學層面的社會變革,是經營走入僵局的主要原因。
他認為,網購并不是實體零售店的主要威脅力量,美國網購在零售銷售額整體中所占比例僅為11%。與網購相比,有三個因素對實體店鋪威脅更大,一是會員制的倉儲型折扣店、超級商業中心,以超過電商的速率在增長。二是一般百貨店面對的中產階層收入萎縮,可支配消費動力減弱,而以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為目標的店鋪成長性相對較好。三是社會大眾購買服務比實物商品更熱情。每10年分開看,美國人購買實物商品的支出比例持續減少,購買服務的支出不斷增加。
清華大學零售研究專家李飛教授對店鋪經營價值定位有獨特的洞察,依照筆者學習理解,如果一個店鋪失去讓顧客光顧的理由,也就是特色價值屬性,那么,這個店鋪早晚會被消費者拋棄。
北京SKP的經營價值定位是“高舉高打”,堅持做高端有錢人生意、提供精致化服務,連續幾年來取得卓越的業績、口碑。面對身邊鮮明的教學案例,北京還是有一批零售店關閉轉型或者苦苦支撐,這個對比是不是有點尷尬。
可能是其它事務太忙了,也可能是關注點不在這兒。不管怎樣,利用意外暫歇期的兩個多月時間,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店鋪價值定位和發展方向,肯定是有裨益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