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縣實施西接戰略壯大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
11月16日,東方紅路陵縣段和國道104線與濱德高速公路連接線工程竣工通車。這是陵縣實施“西接”戰略取得的又一成果。
兩條道路的暢通搭起了縣經濟開發區和高鐵新區的發展大框架。到目前,有40余家企業搬到陵縣發展,每天有10多個班次的企業班車往返市區——陵縣,3000多居住市區的企業職工來陵縣上班。
“陵縣突破行政區劃實施‘西接’戰略,可謂更高層次的優勢發揮和資源利用,是解放思想的一次飛躍。”10月中旬,國家發改委9名專家在考察了陵縣高鐵新區和縣經濟開發區后如此評價。“通”才能融,融入市中心城區須用戰略眼光創條件、打基礎。近兩年,陵縣總投資40億元,規劃建設了京滬高鐵站區陵縣段高科技創業園、東方紅路陵縣段高科技孵化帶、陵邊路重大項目建設開發帶、德龍煙鐵路火車站創業園等融入市區十大重點工程。園區是融入市區的“橋頭堡”。幾年來,該縣實施園區“二次創業”,謀求與市中心城區的“同城”效應,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5億元,建設了十縱九橫主干道路框架及配套設施。
融入市區關鍵在于選準“接點”,實現乘法效應。陵縣把借勢、承接作為重點,引導生產要素合理布局和集結,促進產業升級,做強優勢項目,壯大產業集群。
“借勢”就是借德州新能源和生物技術兩大國字號產業基地名牌,積極融入德州新能源、生物技術產業圈。該縣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計劃》,對新上新能源項目,在土地審批、資金周轉等方面給予優先辦理,對部分行政性收費給予減免,大力吸引國內外高科技、高層次人才,建設國際一流的新能源產學研基地。目前世紀威能風電設備公司、德州富路車業公司、雙一集團已成為國內行業排頭兵,臺灣光電產業園、住建部建筑節能工業園、10MW聚光太陽能并網發電等10個超10億元項目正在洽談或建設中。該縣新能源產業企業有21家,形成了年銷售收入80億元的能力。生物產業企業76家,形成100億元的能力。
“承接”就是承接德州市區產業、人才、技術的轉移。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2008年9月在陵縣投資建設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目前達到15萬紗錠規模。“我們看中的是陵縣在對接市區中逐漸凸顯的產業優勢。”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秀珍說。陵縣有十幾家新型纖維企業,以新型纖維生產為主的德州恒豐落戶陵縣,加速了該縣“全國新型紡織名城”的創建。除德州恒豐外,近幾年,陵縣憑借有利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還吸引了中南集團、普利森、富路車業等40多家企業落戶。去年,陵縣十大利稅大戶中“接”進來的企業占了一半。產業轉移帶來了產業人才的流動。目前,陵縣恒豐有150名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企業管理人才,此外在陵縣寶鼎紡織、盛澤紡織和恒宇紡織等企業也有近百名技術管理人員。
對接融入是全方位的。陵縣科學運作“陵縣元素”,加速農產品供應、休閑旅游及物流基地建設,在服務中融入,在融入中發展。目前,該縣綠色食品基地達到22萬畝,每天向市區的蔬菜供應量在3萬公斤以上;打造對接市區“三大基地”,即現代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業基地和觀光旅游基地。目前,陵縣開辟了市區——兩湖——陵縣東方公園——神頭漢墓群“一日游”,年接待游客6萬多人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