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棉價暴漲暴跌 穩定棉花市場
發改委2010年11月11日指出,自11月12日起,作為行業風向標的魏橋集團,11月11日開始持續下調其三級棉和四級棉的皮棉到廠接收價,數次單日的下調幅度甚至每噸超過千元,而就從11日起,中國棉價開始了其持續兩周的暴跌之路,棉花跌幅最大達23.6%。發改委認為這次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市場存在過度炒作。
截至11月18日,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近期合約價格由年初的13280元/噸上漲至27100元/噸左右,累計漲幅達104.07%。同期,現貨3級棉價也由12977元/噸漲至28500元/噸左右,累計漲幅達119.62%,如果與暴跌前33000元/噸左右的最高價相比,漲幅更是高達1.5倍左右。
與此同時,棉花期貨也出現幾個跌停板。曾上演兩個月價格飆升75%的棉花期貨最近多個交易日出現跌停,而籽棉、皮棉等價格波動同樣劇烈,短短一周跌幅就達10%左右,市場交易也由先前火爆迅速變冷清。棉價暴跌引發整個紡織原料市場的“地震”,紗線等價格均明顯下跌。
對此,有服裝企業老板卻感嘆時來運轉,但同時也擔心棉價會再次上漲。“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得知棉價最近暴跌,幾家紡織廠老板忍不住感嘆:“上半年賺錢賺瘋了,現在吃進去的還得吐出來。”此番景象,讓人不禁聯想起6年前的情境,棉價在經歷了暴漲之后,隨即落入谷底。
棉價暴跌意味著紗廠高利潤率走向終結。業內人士稱,從棉紗利潤來看,今年3月紗廠利潤開始大幅飆升,部分企業毛利潤率達20%以上,隨后稍有回落,但總體看,今年紡企棉紗利潤普遍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常州市某色織布企業表示:“今年紗廠每噸棉紗的利潤可達6000-10000元,以前每噸只有1000-2000元,紗廠手中現金流非常充裕,是這幾十年里最好的一段時間?,F在棉紗價格已開始松動,每噸下浮500-1000元,再過一兩個月行情會進一步明朗。”
其實,今年紗廠盈利的秘訣,就在于年初棉價尚未大幅上漲前儲備了大量棉花和紗布。一些公司今年在棉花價格較低的時候收購了大量棉花,因此在經營上有較大主動權。
不過,“成也囤貨,敗也囤貨”。江蘇淮安的一家棉紗廠,正常棉花庫存應在4000噸左右,由于今年銷量太好,庫存急降到約1000噸。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棉紡企業所面臨的行情是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由于盈利能力大增,成品庫存幾乎沒有,多數紡織廠的紗布庫存一般都在半個月以內。今年10月份,棉紡企業紗、布平均庫存天數已分別降至6.82、8.74天這一歷史低點。
庫存見底的紗廠派出了大量業務員采購棉花,業內人士說,在棉花漲至每噸3.3萬元高點時,紗廠采購了不少棉花,如今棉價跳水,這些紗廠前段時間買得越多,后面的苦日子也就越難熬,上半年賺的錢還得吐出來。
在今年棉價高得離譜的情形下,紡織服裝業訂單加速向越南、印度等國家轉移,原來是成衣企業向外轉移,現在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加入轉移隊伍,這些都會減少對國內棉紗的需求。
一位長期從事棉花貿易的人士指出,目前紗廠雖然下調了棉紗出廠價,但降幅還不大,由于現金充裕,一些紗廠仍在硬扛,如果明年1-2月美國等海外市場對中國的訂單明顯減少,估計棉紗價格還將走低。我國的棉花市場還是不成熟的市場,影響因素非常多,特別是政策因素威力巨大,既能把棉花價格調下來,也能把價格調上去。對棉花這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調控不但要慎重而且應該提高宏觀調控的藝術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全盤考慮問題。
棉價暴漲,紡織企業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棉價暴跌,棉花企業又成為了熱鍋上的螞蟻。因此,穩定棉花市場,防止暴漲暴跌是當務之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