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工業庫存大增,外棉受青睞
市場近期無太多熱點出現,后市基本圍繞年度后期的產需缺口,以及下一年度初期的庫存消費比能否在持續多年下滑之后出現探底等問題做文章。
筆者分析認為:本年度高棉價對于棉花總的需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今年全球的產量可以看出,除了中國出現一定幅度的減產外,印度、美國等主要出口國的棉花產量同比均出現較大的增長,后期能刺激市場繼續演繹出一波較大上漲行情的利多因素缺乏,去年12月份巨量的進口只是在外棉報價上有所反映,期貨盤面并未有大波瀾。相反,這波紡企平靜的補庫周期結束之后,現貨棉可能會遭遇比較大的壓力,高成本導致的惜售可能會使市場僵持,但是供需的好轉必將會使價格在某一時間點出現報復性的下挫,年后存在此機會,年前或有上沖,但是不建議介入,靜待年后一波空頭機會。
——紡企工業皮棉銷售都不太理想時,國內紡企的補庫動作正在平穩進行,主要是通過采購外棉的方式。筆者基于美國以及印度的裝運進度推算,大量進口的態勢在1月份有望繼續維持。而國家年初下發的充足配額也加大了企業備貨的積極性,今年很有可能復制2005年度進口約400萬噸的情景,供給端壓力的炒作告一段落。
——成本、利潤背道而馳,國內現貨面僵持。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相關數據計算,截至12月24日,今年10月規模收購以來的籽棉收購均價為5.83元/斤,同比上漲73%,平均皮棉收購成本為24784元/噸(不包括加工費用),同比上漲84.8%。而下游方面如果用當前的棉花價格計算出紗廠利潤也處于去年以來的低位。棉商成本原因惜售,下游利潤縮水接貨謹慎,國內的現貨面處于僵持階段。筆者預計當前現貨尷尬的局面預計還將繼續維持下去,但最后利益受損的可能是成本高企的棉商,畢竟市場缺少再次激起多頭信心的籌碼,供需缺口也并沒有年前緊張,囤貨并無優勢。
——紡織生產增速下降,需求端受抑制。 2010年12月PMI中紡織業持續低于50%,新訂單指數下降明顯,紡企接單情況不佳。數據顯示出高位棉價對下游需求增長產生不小的抑制,接單情況也比較保守,化纖、粘膠等產品替代效應明顯,棉花實際需求量可能會低于市場早前的預期。
——近期難有趨勢性行情,關注節后紡企心態。隨著下游訂單淡季的到來,近期紗廠出現較多的關、停工現象,加之年關將至,備貨行情將逐漸告一段落。現貨面在成本支撐之下走貨依然較為艱難,此時紡企的心態較為關鍵,如果對后市下游的行情有較好預期,現金流又較為充足的紡企,去年資源緊張的情景歷歷在目,可能會出現提前補充原材料的動作,但是大多紡企鑒于今年整個產業鏈各環節價格的高位,出于風險考慮,大規模補貨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綜合來看,國內現貨棉的僵持將持續,年前鮮有趨勢性機會,年后可能會出現現貨價格一個短暫的上揚,之后會有現貨面的走弱,筆者認為此時是期貨盤面介入空頭的較好時機,可能會在25000的成本線附近有支撐,密切關注現貨面的走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