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進口60年
60年以來,全球棉花進口目的地從50年代的42個增加近10年的98個,其中90年代多達106個,表明紡織業在全球擴展,從事紡織業的國家和地區增多,也有部分地緣政治因素。全球棉花進口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前3個十年以歐洲為主,進口量占全球份額從67.5%下降到47.6%,那時歐洲仍是全球棉花的進口和紡織消費中心。后3個十年以亞洲為主,進口量占全球的份額從51.8%增長到71.4%,現在亞洲業已成為全球棉花的進口和紡織消費中心。
一、主要洲變化
亞洲:從50年代到本世紀頭十年(表1),亞洲進口量從86.8萬噸增加到507.萬噸,增幅4.8倍,占同期的全球份額也29.4%上升到71.4%,增42個百分點。同時亞洲還是全球棉花的集中產區,擁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生產和出口大國;還是全球棉花的消費中心。自80年代起全球紡織業逐步向亞洲轉移,近10年亞洲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亞洲原棉消費量占全球75%。在亞洲內部,日本、韓國、臺灣省、香港等80年代進口量大,是當時的紡織新興產業。日本本世紀前十年比50年代進口量下降69.9%,進口占全球份額也從17.3%下降至2.1%。韓國近40年保持較高進口量,60年代進口最多達38.1萬噸,近10年下降到26.5萬噸,進口占全球份額也從最高6.0%下降至3.5%。中國近10年紡織工業快速發展,棉花加工量占全球的35.3%。同時,人口眾多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土耳其、泰國和越南等,憑借勞動力資源和低成本優勢也在大力發展紡織業,因而成為全球原棉進口最大地區。
近5年,中國、孟加拉、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4國年均進口442萬噸,占同期全球進口量的55.9%。表明全球紡織產業進一步向亞洲集中,亞洲又向這4個國家集中。
歐洲:從50年代到本世紀頭10年,歐洲原棉進口量從199.4萬噸下降到104萬噸,減幅47.9%,占同期的全球市場份額也67.5%下降到14.6%,減54個百分點。與50年代相比,近10年主要進口大國德、法、英國進口量分別下降了76.8%、96.5%和81.7%,進口占全球的份額德國為1.1%,法國為0.7%;英國為0.1%。在歐洲國家中惟意大利保持較高的、穩定的進口量和市場份額。
歐洲其它進口國家還有加拿大、羅馬尼亞、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大多是非產棉國。
美洲:從50年代到本世紀頭十年,美洲進口量從17.0萬噸增加到78.0萬噸,增幅3.5倍,占同期的全球市場份額也5.8%上升到11.0%,增5.2個百分點。美洲國家中主要是墨西哥占增量的48%。
非洲和大洋洲:非洲進口原棉較少,近10年近21.4萬噸上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大洋洲基本不進口原棉。
二、主要進口國和地區變化
中國、臺灣省和香港:中國進口多于出口,60年代以后的5個十年分別進口9.6萬、32.8萬、24.0萬、381萬和170.3萬噸,占全球份額從2.6%增長到22.9%;近5年進口240萬噸,占全球的30.3%,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同期臺灣省進口量分別為7.4萬、18.5萬、30.9萬、28.9萬和24.1萬噸,占全球份額的從1.9%增長到3.2%。1998年香港回歸祖國后,紡織業轉移加快,進口量分別從13.7萬噸下降到8.7萬噸,占全球份額的從1.7%下降到1.1%。
日本:為非產棉國家和新興紡織強國。前5個十年分別進口量從51.7萬提高到72.2萬噸,占全球進口份額從17.3%下降6.6%,近10年從進口原棉紡紗轉向進口棉紡,以及紡織加工的轉移,進口量減少。
德國:為非產棉國。前4個十年進口35.8萬、37.5萬、30.7萬和33.5萬噸,占全球份額的9.3%、10%、5.4%和5.2%,近2個10年進口量下降到16.7萬和8.3萬噸,占全球份額下降到2.8%和2.1%。{page_break}
英國:為非產棉國。前3個十年進口34.0萬、20.7萬和10.2萬噸,占全球份額從的11.4%下降到2.0%,近2個十年進口量下降到1.2萬噸,基本退出進口市場。
法國:為非產棉國。前5個十年進口從18.7萬噸下降到12.3萬噸,占全球份額從50年代的9.3%下降到90年代的2.0%。近10年進口量減少到5.1萬噸。
意大利:為非產棉國,也是全球先進紡織工業國家,是歐洲仍保留較大紡織加工能力的國家。6個十年分別進口18.7萬、22.1萬、19.8萬、26.8萬、32.8萬和17.5萬噸,占全球份額從6.3%下降到2.3%,是歐洲進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紡織品制造大國。
蘇聯與俄羅斯:蘇聯時期紡織業集中在歐洲地區,用棉靠中亞加盟共和國供應,前4個十年進口7.9萬、17.0萬、160.0萬和146.0萬噸,占全球份額從2.6%增長到的22.9%。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本土基本不生產棉花,近2個十年進口49.6萬噸和28.8萬噸,占全球份額的8.2%和2.8%。
韓國:非產棉國,新興的紡織強國,也是凈進口大國之一。60年代以后的5個十年,從7.4萬噸提高到38.1萬噸,占全球份額從1.9%增長到3.5%,近10年下降到。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產棉不多的消費大國之一。70年代以后的4個十年分別進口6.5萬、16.6萬、43.7萬和48.7萬噸,占全球份額的從1.2%增長到6.5%。近5年進口46萬噸,占全球份額的5.8%。
土耳其:近2個十年進口量大增,分別為22.2萬和66.2萬噸,占3.7%和8.9%。近5年進口77萬噸,占全球份額的9.8%。
孟加拉:近10年進口54.1萬噸,占全球份額的7.2%。近5年進口79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0.0%。
泰國和越南:新興的紡織國家。近3個十年,泰國進口量從16.4萬噸增長到40.3萬噸,占全球的份額從2.6%增長到5.4%。近10年越南進口18萬噸,占全球份額的2.4%。
巴基斯坦和印度:巴基斯坦為了發展國內紡織業也進口原棉,近10年進口37.5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印度是棉花貿易調節,因國內減產也進口,近10年進口21.5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近5年國內生產發展加快成為一個凈出口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