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制革等行業先行試點排污權交易
今后,14類重污染行業要“上馬”項目,必須先掏腰包購買排污權。成都市環保局計劃于今年內啟動的排污權交易,將率先在電鍍、化工、制革、合成革、印染、造紙等14類重污染行業試點。據透露,目前,整個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正在順利推進,我市將有望在7月前啟動排污權交易。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前
必須購買排污權
據了解,今年我市將啟動排污權交易,而據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市排污權交易試點,將主要從電鍍、化工、制革、合成革、印染、造紙等14類重污染行業入手,要求這些行業在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時,必須先購買排污權。“排污權收費后,對企業而言增加了不少成本,這些污染企業就不得不珍惜排污指標,把排污總量削減下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排污權交易制度是一種新興的環境治理制度,主要是如何處理經濟增長與污染總量控制之間的矛盾,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環境經濟政策,來促進整個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們的污染物總量削減。
除了這些新建、擴建、改建的重污染行業項目需要購買排污權,同時,他們還可以加大治理力度,將剩下一定指標的排污權進行市場交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比如這些企業,可以在已經實現達標排污的基礎上,再繼續進行污染治理,從而繼續減少排污量,而這部分減少的量就是他們剩余的排污權指標,這些剩余指標又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這樣一來,通過排污權交易的試點,首先讓這些重污染行業在源頭建設時,需要為排污買單,增加他們的成本,同時,還可以促進他們加大企業污染的治理力度,獲得剩余排污權進行交易。”相關負責人透露說,如果順利的話,我市有望在7月前啟動排污權交易。
剩余排污權指標
還可上市交易
排污權交易制度是一種新興的環境治理制度。它先為企業劃定了排污總量指標,然后由企業去分,哪個企業想爭取更多的排污量,就要想辦法從別人手里去購買,而他自己同樣可以將省下的排污量賣給其他企業。
據介紹,開展排污權交易首先就要確定環境容量,對區域內的排污總量進行統計;摸清污染家底,弄清楚這個市場有多大,有沒有供需方;然后,政府部門確定區域環境容量或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并將其分解為若干份額,然后通過招標、拍賣、有償出售或行政劃撥等方式分配給相關的地區、單位、企業。單位、企業根據獲得的排污許可權,就能向特定區域內排放許可數量的污染物。
專家告訴記者,假設某制革企業申購了20噸的化學需氧量,之后企業要加大治理投入實施技術改造,通過清潔生產、產品結構調整和廢水回用等措施,實現污染物減排,從原本的5年排放20噸減少到10噸。那么余下的10噸排污權,就是剩余的排污權指標,它又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以競價、拍賣等形式提供給其他符合污染物排放條件的企業。
“排污權交易制度實行之后,對企業而言就像一把‘雙刃劍’。”環保專家解釋說,這樣不僅能做到節能減排,而且企業還可以從出售剩余排污指標中創造效益。“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環保做得越好,收益越大。”環保專家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