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何去何從?
最近不少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反映,由于資金緊張,企業庫存增加,訂單減少,提貨量縮減,企業不得不為生存而擔憂,再加上人力成本高企及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艱難。
“現在紡織小企業資金真的很困難,比2008年還要差,雖然關門倒閉的現象目前還不普遍。”江蘇無錫一家印染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透露,全國工商聯4月份在江浙地區對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江浙地區企業的狀況比2008年還要困難,難題之一就是資金短缺。
融資僅僅為了生存
山東德州一家紡服企業負責人反映,他們曾和當地幾家小企業以“聯保”形式向銀行申請過貸款,但隨著銀根的收緊,現在這種“聯保”的方式也不管用了。為了緩解資金困難,一些企業不得不向民間融資。然而,民間融資利息高、風險大,無疑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一位無錫紡機企業負責人在談到融資問題時說,以前融資是為發展,眼下融資主要是為生存。現在這位企業負責人正打算“引進一兩個董事帶點資金進來”,以緩解資金壓力。
長期以來,中小紡服企業想從銀行貸款一直都是一件麻煩事,甚至根本就貸不到。而從民間是否能融到資金呢?浙江慈溪一家企業負責人認為,民間融資相對容易一些,但風險大。他說:“小企業貸款風險與民間借貸成本是正向相關的。現在民間借貸成本逐步提高,甚至高過2008年,這說明小企業貸款的風險系數也提高了。目前民間借貸成本已經超過大多數企業所能承受的范圍,如果銀行貸款到期,企業寧愿不還銀行貸款,也不愿借高成本的民間資金。此外,我們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成本不僅僅是貸款利率,貸款以外的各種附加成本也壓得企業喘不過氣。在溫州,民間借貸已經到了月息7~9分,部分貸款年利率高達100%。”
銀根收緊還加大了中小紡織服裝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在民營企業集中的地區,中小企業拖欠貸款或者干脆不還的想法正在增加,這將給銀行、放貸者帶來經營風險。
資金填了成本“窟窿”
青島一家針織企業的負責人說:“棉價漲了近50%,用工費用漲了30%,面對日益高漲的成本壓力,感覺真是有些力不從心。除此之外,企業還要支付棉花價格上漲所增費用的利息,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企業天天處于虧損之中。因此,沒有哪一家銀行愿意給我們貸款。”
下游企業需求不旺,使棉紡企業的日子很難熬。由于庫存一時難以消化,一些資金緊張的棉紡廠選擇了停產;還有的選擇促銷以回籠資金,“割肉”熬過庫存消化期。目前很多紡織企業都進入了艱難的“去庫存期”。
一位在長三角地區從事紡織服裝加工貿易的企業老板說:“用工成本已經從去年的每人每小時4.5元漲到目前的6元。我們融資到位的錢,用于搞產品開發的幾乎沒有,基本上全都支付到成本上升這一塊了。”據他介紹,用工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令企業成本至少上升30%,而客戶可以接受的提價范圍不超過10%。這種賠本的生意沒有人愿意做,很多企業老板索性把廠子關了。他同時告訴記者,在溫州、臺州、紹興等地,已有相當數量的紡織加工貿易企業“關門”,也有一些企業還在艱難地“撐著”。據介紹,在關門停產后,多數老板靠“吃老本”,“有些能把廠房租掉,就以低價租出去,能轉讓的就轉手賣掉”。{page_break}
多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一直以低成本優勢占領國外市場。去年以來人民幣快速升值,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推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出口競爭優勢減弱,外單開始向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轉移。而目前市場上資金的短缺,對處于困境中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