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上半年出口強勁但暗藏隱憂
盡管廣東出口企業受到海內外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但上半年該省出口總值仍同比增長28.2%,達到2506.6億美元的新高。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袁欣14日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雖然出口數據表現強勁,但出口企業面臨的復雜環境仍不容小覷,出口企業仍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
目前中國國內通脹保持高位運行,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而伴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企業的利潤空間正被進一步“侵蝕”,珠三角部分中小出口企業出現減產等現象,部分企業開始將資金投入其他資本運營渠道。
“現在成本上漲明顯,僅砂糖價格就從每噸人民幣4000多元漲到6000多元。”珠海一家食品公司總經理張宇鋒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該公司主要出口蛋卷、曲奇等食品,由于日常結算以港幣為主,因此人民幣的升值進一步讓他的企業利潤明顯縮水。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的現狀僅是廣東眾多出口企業的其中一個縮影。在被譽為中國“出口加工貿易之都”的廣東東莞,該市副市長江凌本月初在當地舉行的一場出口企業政策宣講會上就曾坦承,目前東莞部分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甚至不亞于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然而,就在這一背景下,廣東的進出口貿易仍表現搶眼。據海關方面最新公布的數據統計,上半年廣東省的出口總額達到2506.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8.2%。
袁欣表示,目前全球通脹形勢嚴峻,即便出口數量維持不變,商品價格的上漲也會帶動出口金額總額上升。此外,目前統計數據僅包含上半年的訂單情況,企業的出口壓力將在8、9、10月份的數據中逐步體現出來。
業內人士指出,出口金額的增長相當部分體現的是商品價格的上漲,如今年的空調等產品價格上漲很快;此外相當部分的出口增長是以高附加值行業的出口增長主導的,因此,珠三角一帶服裝、玩具、家具等傳統行業中的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困難很大。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3日對外表示,復雜的國際環境給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但發達國家經過金融危機后正在復蘇,中國出口商品也有自身優勢,這些都是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好于預期的重要原因。
專家建議,在出口數據表現強勁的情況下,有關部門仍需加大對出口企業的關注,而面對海外傳統市場需求的相對萎縮、人民幣升值等復雜多變的形勢,出口企業也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袁欣預計,今年下半年廣東進出口貿易不會出現大幅波動,但部分產能落后、現金流存在困難的企業可能會受到較大沖擊,值得有關部門持續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