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農”變臉“織女”,安徽望江縣的轉變
棉花種植大縣安徽省望江縣素有“白云之鄉”的美譽,當地利用豐富的棉花資源,形成集棉花種植、軋花、紡紗、織造、印染、成衣等于一體的完整紡織服裝產業鏈條,演繹出從“賣棉花”到 “賣時裝”的 “望江模式”。
38歲的丁愛娥家住望江縣雷池鄉。對于眼下的生活,丁愛娥自稱是“打著赤腳棉田摘棉、穿著襪子在企業織衣。”不光是丁愛娥,望江申洲針織有限公司有許多車間“織女”,便是當地的鄉村棉農。
望江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運行辦聶少春主任表示,這得益于該縣豐富的資源,全縣40萬畝棉花種植面積年產皮棉達3.5萬噸。而當地利用棉花資源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過程中,從事紡織行服裝行業的人員就達10萬人以上,“棉農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也有效解決了紡織行業的‘用工荒’現象”。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安徽省望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招商局局長夏鵬泉說,這些年,望江縣招商部門瞄準浙江紡織服裝民營大企業、大集團,經常性開展招商活動,“幾年來,先后引進舒美特紗業、舒美特化纖、申洲針織、美亞針織等一大批紡織服裝企業,基本形成一條上下游延伸和橫向配套協作的紡織服裝產業鏈。”
夏鵬泉說,由于產銷兩旺,望江縣已從過去“賣棉花”轉變到“賣時裝”了。
“紡織服裝板塊經濟已成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8月25日,望江縣楊文生副縣長介紹,望江紡織已成為全省30個產業集群和22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之一,并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