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服裝秀” 你見過嗎?
地鐵網絡,是國內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動脈,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每天服務著數以百萬計的客流。
但近期國內最大的地鐵網絡上海地鐵,卻頻遭“怪客”造訪,有年青女子在車輛里公然“寬衣解帶”,現場更衣;有“古裝”姑娘設攤“穿越”;有網站銷售在車廂里免費贈衣……
歸根到底,這些都是另類、低俗的地鐵“作秀”:有的推銷商品,有的推銷自己。這種“作秀”不僅招來了乘客的鄙夷,也為地鐵公共安全敲響警鐘。
“雷人”營銷“入侵”地鐵
8月23日早晨,7人攜帶近100件衣服登上上海地鐵,并突然在車廂內懸掛、贈送衣服,整個營銷活動持續約50分鐘。
策劃這項活動的“項目部”還在網上夸大其詞,發出“某品牌
上海地鐵二號線免費投放千件上市新裝,遭到上海市民瘋搶”的微博,并計劃在國內多家知名網站刊登消息。
據調查,這一事件其實是淘寶網市場部營銷員為推廣淘寶網秋冬季節服裝和擴大網站影響力,委托北京行銷策劃有限公司策劃的營銷活動。
然而,瞄準了客流巨大的地鐵進行的營銷事件遠不止這一起,近期發生在上海地鐵的“怪客作秀”,更讓人大跌眼鏡。
8月22日,網上開始瘋傳上海地鐵“更衣女”的視頻和圖片。幾名年輕女子,在地鐵車廂內突然旁若無人地寬衣解帶,脫到只剩內衣,然后不緊不慢換上另一身服裝,公然將地鐵車廂當作自家更衣室,大膽之舉令人咋舌。
此前不久,更為“雷人”的上海地鐵“作秀”也在網上傳播。上海地鐵某出入口通道驚現“穿越女”,一襲烏黑長發,一身粉紅色露臍古裝的女子斜倚在地上,并在地上鋪開一張“大字報”:“奴家本是清源村人士,無故穿越于此,身無長物,求盤纏回鄉,來日報恩。”
網上傳播的視頻中,一名男子問及這位自稱來自500年前的“穿越女”如何報恩時,女子竟說“本應以身相許,奈何近日思鄉心切,待他日歸來之時,小女子必報公子之恩”,轉身卻又掏出一張“包養證”,甚至拿出蘋果手機向對方索要電話號碼。
地鐵“雷人”事件不僅出現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一些已經擁有地鐵的城市都有這方面的報道,有些是打著公益宣傳的旗號進行奇特“表演”,有的則是赤裸裸“作秀”博得眼球。
地鐵成“秀場”,出格表演令人厭
近期,淘寶網有關銷售人員在上海地鐵進行免費贈衣促銷的活動和宣傳被上海警方制止并進行處罰,也成為地鐵另類營銷的標志性判例。
經取證調查,上海軌道交通警方已對策劃、實施免費贈衣營銷活動的潘某、戴某等3人所構成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行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行政處罰。
實際上,大多利用地鐵等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設施進行的“作秀”活動,往往背后有著商業目的,有的推銷商品,有的營銷品牌,有的炒作自己。但基本“套路”接近,都是利用地鐵極高的關注度,通過突破常規的舉動或者裝扮,甚至用“行為藝術”來吸引眼球,再利用網絡傳播的力量,進一步進行放大炒作,達到被關注的目的。 {page_break}
而且,這種地鐵另類“作秀”和營銷,也越來越大膽和露骨,早在2007年,上海地鐵上就有人打扮成奧特曼,后來戴長頸鹿頭套、手提公文包的地鐵“鹿人”圖片就在網上流傳;還有打扮成“木乃伊”的“怪客”在地鐵里嚇人……
據了解,地鐵里出沒的“怪客”,往往背后都有商業策劃的影子,不是為網絡游戲造勢,就是為網站形象作秀,有些還有很濃的廣告味道。
但這樣的地鐵“秀”,似乎并不受歡迎。經常乘坐地鐵上下班的公務員杜先生說,地鐵是公共交通設施,在地鐵里進行商業營銷活動讓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那些“更衣女”“穿越女求包養”的策劃,簡直低俗至極,讓人難以接受。
另一位龔女士也說,原先地鐵廣告欄發布內衣廣告也飽受質疑,被認為有傷大雅,但現在這些營銷竟在地鐵里“脫衣服”,簡直沒有社會公德,對未成年人會造成什么影響,沒人制止怎么行?
社會學家顧曉鳴認為,目前一些行為藝術、COSPLAY在年輕人中間很流行,很多人也希望吸引眼球,所以地鐵成了奇裝異服者或者怪異表演行為的“秀場”,但很多營銷活動已經非常“出格”,尤其在地鐵這樣的公共空間進行很不合適。
地鐵“作秀”安全隱患大,模糊地帶誰來管?
當下,中國城市已經逐步進入了地鐵時代,全國47個城市已經或準備建設地鐵線路將超過300條,而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鐵網絡日均客流量已超過600萬人次,在地鐵高速發展,改變城市“時速”的同時,地鐵由于其特殊的密閉運營環境,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以上海為例,地鐵1、2號線日均客流均在120萬人次以上,可謂川流不息;而在高峰時段,上海地鐵多條線路均出現嚴重超負荷運營的情況,擁擠程度非常嚴重;在人民廣場、世紀大道這樣的樞紐換乘站,隨時都有數以萬計的換乘客流像潮水一樣涌動……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地鐵空間中進行表演、營銷等異常活動,產生的安全隱患可想而知,如果造成人流聚集圍觀,可以說非常危險。
“上海地鐵車廂和車站內禁止設攤、賣藝、乞討、銷售行為和發小廣告等,主要是為了安全考慮,目前上海地鐵繁忙擁擠,這些行為都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上海地鐵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張凌翔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已經成立專門隊伍,對在地鐵里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行處理。
但他也坦言,有些行為,確實難以界定和管理,比如奇裝異服、COSPLAY或者“行為藝術”等,雖然有些也涉及商業營銷,但不是直接銷售,有模糊地帶,確實帶來管理難題,但這些行為在地鐵這樣的公共場合是不適當的,管理部門會加以勸阻。
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認為,很多商家看中了地鐵里年輕白領多,進行策劃營銷,但對地鐵秩序和安全的威脅很大。目前上海軌道交通的管理條例已經明確了禁止商業銷售的行為,所以一旦能界定是商業銷售活動,就可以依法管理。“而另外一些明顯有傷風化的行為,也可以根據治安管理條例進行處罰,抑制低俗行為出現在地鐵等公共場所,也是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要求。”
顧曉鳴也指出,通過怪異行為、奇裝異服、獨特表演招徠關注的情況并非僅在地鐵,但必須對于特定公共空間的行為進行立法規范,并進行分級管理,譬如航空器就應該定為最高級別,對著裝也應有要求,而地鐵這樣人流密集的密閉公共空間,也應該設定為較高級別,杜絕可能產生安全隱患的行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