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企農民遇到的尷尬
雖然棉花豐收、質量也不錯,但這并沒能讓熱合曼·艾合買提高興起來。“去年棉花平均收購價每公斤達到14元,而現在卻不到9元,別說增收,就是保本都難。”他說。
熱合曼·艾合買提是新疆巴楚縣洪海鄉棉農,據他反映,從去年秋天以來,棉種、化肥、地膜和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上種植棉花費工、費時,他認為現在的價格不劃算。
眼下,正值新疆棉花收購高峰期,巴楚縣的棉花收購價格已經由剛開秤收購時的每公斤9元多,降到目前的8.6元;而與此同時,國內市場標準級棉花的報價也從年初的3萬元以上,降到了每噸19800元,與國家收儲價格持平。
目前新疆南部的棉花收購價普遍在每公斤8 .5元左右,按照這一收購價推算,企業加工1噸棉花的成本,只是略高于國家收儲價,企業毫無利潤可言。新棉集團巴楚縣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建學說:“現在的收購價遠遠低于農民的預期,可眼下這種市場行情,要給農民開出滿意的價格,那企業無異于自尋死路!”
收儲能否打破“周年波動”?
由于去年棉花價格暴漲,熱合曼·艾合買提家的30畝耕地,今年春天全部種成了棉花,甚至沒有留下一畝口糧田,而眼下的棉價卻讓他失望不已。他說,“明年不種這么多棉花了!”
類似棉農熱合曼·艾合買提這樣的想法和眼下的局面,讓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擔心不已。中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譚硯文說:“棉價大起大落,對棉農心理的傷害要遠大于對市場的傷害。”長期關注國內棉花產業的譚硯文分析說,一旦今年棉農信心受挫,可能導致來年棉花種植面積的縮減,產量下降,出現新一輪的大起大落,使“白色產業”再次受到傷害。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毛樹春說:“棉花面積穩定性差和波動性大是我國棉花生產最突出的問題。”據他調查統計,在我國加入WT O到2009年,國內棉花面積有4年增加,4年減少,增減幅度都在百分之十左右,數量上竟然相差了1000多萬畝。
由于預見到了眼下這種局面,國家出臺了臨時收儲政策,宣布從今年9月開始啟動棉花收儲工作。
“如果不是國家出臺收儲新政,棉價早就跌破現在的收儲價。”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在國家“托底”收儲政策影響下,棉價也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跌。
但他們同時認為,我國臨時收儲政策雖然也兼顧了農民、紡織企業的雙方利益,但這畢竟是應對棉花市場異常波動的臨時舉措,“新政”最終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