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貴的離譜 商場衣服進入四位數時代
圖片TAKEFOTO
將近兩千元一件的襯衣,四位數起價的市場的漲價進行了調查。
商場:衣服進入四位數時代
經常逛商場的小李說,去年,商場里一般品牌的服裝售價以三位數為主,上千元一件襯衣、薄毛衣的情況也只有在主打高端消費的商場才常見,但今年隨便拿起一件,標價上千元并不少見。
昨天,記者在ONLY、Vero Moda專賣店看到,這里一件羽絨服標價2499元,而“1499元”、“1599元”、“1699元”的標簽隨處可見。當記者表示,這衣服價格有點貴,導購向記者推薦了一款大衣,價格也是一千多。專賣店里的導購說:“服裝漲價?當然漲了,現在什么東西不漲啊。”當記者問,漲幅有多少?導購說,也就兩三百。
在貴友大廈通州店,這里的顧客不算多,但是看看標出的價格倒是很“火”。在卡爾丹頓專柜,一件長款羽絨服標價4480元,一件短款的羽絨服標價3980元。記者看得“心驚肉跳”時,專柜人員說:“我們這兒正打9折,滿3800元還送價值一千多的襯衣或者毛衣。”記者問:“這價格比去年漲了不少吧?”專柜人員表示,較去年有了三五百的漲幅。
外衣貴點也就忍了。就像專柜人員勸記者的那樣:“貴,能穿個兩三年也值了。”但是記者在商場內看到,襯衣也都是四位數。一件金利來休閑款的襯衣標價1340元,相鄰的一家似乎不甘示弱,一件襯衣的標價上赫然寫著“1980元”。
“太貴了,太貴了!”記者在商場外隨機采訪了幾名顧客,她們都表示,這買一件衣服還不得將褲腰帶給勒緊了。一名顧客看著天說:“這簡直步入了四位數時代,一件衣服一個月工資差不多沒了。”{page_break}
“動批”:冬裝上市價格翻倍
商場的服裝價格漲得這么高了,到“動批”去淘換便宜衣服總可以吧?不過,今年的動物園批發市場讓很多老顧客也失望了,昂貴的冬裝比去年漲了幾乎一倍,價格并不比商場便宜多少。
昨天下午,在“動批”聚龍商城內轉悠了三圈的市民楊小姐失望地空手而歸,一件也沒有斬獲。“雖然價格也一直漲,可每次到‘動批’血拼也能有兩三件的收獲,但這次真的覺得買不起了。”楊小姐告訴記者,批發市場和商場都差不多了,今年冬裝特別明顯,以前三五十一件衣服就不錯了,現在一般的都得上百。“我前年花200多元買到ASK的牛角扣大衣,非常耐穿,今年同樣的一件要400元了。”楊小姐搖搖頭告訴記者,對于一個月賺4000多元的上班族來說,每月買衣服要花上800元到1000元已經覺得很吃力了。但事實上,這樣的價格在批發市場里也買不了一兩件好衣服。
記者昨天在“動批” 聚龍商城看到,今年冬裝已經大批上架了,雖然價格比商場便宜,但是仍比往年貴了不少。記者看到,一件普通男士棉布格子襯衫,以前一般在50元至80元左右,今年一口價就是150元,老板讓到130元說什么也不肯降價了。帶毛領的棉質大衣一開口就是400元起,價格雖然比商場便宜,但去年這樣的大衣一直在200多元的價位。場內的毛衣,普遍起價在150元至200元。牛仔褲已經從幾十元漲到了120元左右一條。
攤位費今年翻倍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年秋冬服裝如此之貴?在“動批”聚龍商城經營了8年的趙老板告訴記者,今年批發商從廠家進服裝就貴了不少,而且攤位費一年之內幾乎漲了一倍,許多人都因為支付不了這么高的價格撤攤了。“要不是在這里開了8年攤,我早不干了,根本租不起了。”趙老板告訴記者,從運費來說,一般從山東、廣州等地的服裝進京今年運輸成本漲了30%,這個成本要攤在服裝的終端零售價里。此外,市場內方寸大小的一個攤位根據位置不同,一個月的租金在兩萬至三萬之間,而在前兩年,這個價格不過是6000元、8000元左右。
“你說,光賣三五十一件的衣服成本什么時候能回來呢?”趙老板告訴記者,這里的商戶今年更迭很快,很多賺不到錢的商戶都已經搬走了。以往這里的商戶接待批發的多,對零售就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賣著。現在商戶看見零售的也十分熱情,只要能把貨清出去就行。
批發市場的價格提高直接影響了進貨的零售商,記者看到。在市場內已經看不到用推車推著小山一樣的進貨商。一位正在為自己小店進貨的女孩告訴記者,現在價格高貨不好賣,他家進貨都很謹慎,去年這個時候每次在一家店面拿10件衣服,今年只拿兩三件。女孩指著一件彩棉衛衣告訴記者,去年她在這里拿貨是50元,今年差不多的樣子,拿貨是85元。{page_break}
棉花價格跳水
與服裝成本最為密切的原因是棉花的價格,但棉花卻和此次終端的高價關系不大。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和今年3月份的每噸3萬多元相比,秋季的棉花價格大幅跳水,但與棉價息息相關的服裝價格卻并沒有松動。中國服裝(000902)協會顧問蔣衡杰告訴記者,服裝通常從設計到訂單生產一般需要三四個月。現在做出來的衣服,大部分用的是今年春天的棉花,因此目前的秋冬服裝價格仍在高位。此外,生產成本的提高是服裝漲價的重要原因。在傳統的服裝加工制造成本構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至75%,加工制造成本僅占25%左右。現在的情況是,不僅僅是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在上漲,服裝生產過程中,原料、能源、人工等成本費用的提高,服裝產品出廠價格也相應上漲。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劉成長期關注服裝價格走勢,他向記者揭開服裝高價的原因時表示,制造成本剛性上漲必然向下一個環節傳遞,這是服裝漲價最重要的原因。舉例來說,國內市場石油價格上漲導致運費成本上升,服裝的售價自然也水漲船高。而且,衣服布料中所含的滌綸等都屬于合成纖維,是石油化工工業和煉焦工業中的副產品,國際、國內石油價格上漲也會導致服裝漲價。
工人的工資也跟著市場水漲船高,是服裝高價的推手之一。北京南郊的一家制衣廠告訴記者,目前熟練的工人根本招不到,已經有工人的工資今年漲了10%以上,如果人員短缺的局面繼續下去,這個成本支出還會增加。
服裝銷售環節層層漲價
劉成告訴記者,人工費漲價是今年服裝漲價的一個原因,流通環節中的多次傳遞也推高了服裝零售價,服裝的出廠價格與最終的零售價格相差較大,在其流通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不斷加價,造成其終端零售價格與出廠價格存在巨大差價。
“在服裝銷售過程中,人工、物流、倉儲、廣告投入、渠道建設、店鋪租金、水電等費用都在上漲,服裝銷售價格隨之走高。”他舉例說,一件成本20多元的T恤,從工廠出門不過30元左右,輾轉到了省級代理商手中可能變成了50元,等流入市一級的代理商時,價格已經能漲到80元,最終進入零售終端的定價由品牌知名度決定,一般品牌可能加價率在5倍左右,即進價的6倍,知名品牌甚至能達到10倍,國際頂級品牌更是高達幾十倍。
“服裝廉價便宜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了。”業內專家接受采訪時最后這樣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