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價錢享受大牌 “副牌”搶占中端市場
親民的經典款都能從副牌產品中找到……說起副線品牌來,不少時尚白領都能掰著手指說出一堆的好處來。當然,低于主線50%左右的價格,一樣能享受大牌服裝的設計等高性價比,也成為他們選擇副牌的主要原因。
業內表示,副牌是一線品牌為了拓展市場,同時也不會因打折或降價而損失自己品牌的影響力和價值,特地為年輕消費群體開發的新產品。
一半價錢享受大牌
“副牌”搶占中端市場
“前幾天去逛商場,進了一個之前沒聽說過的牛仔褲店,正在猶豫買不買時,店員說這個品牌其實是另外一個知名品牌的副線品牌,頓時覺得親切了很多,立馬掏腰包買了。”前日,一位自稱為“時尚控”的張女士表示。
據業內介紹,近幾年來,本市多了很多知名品牌的副牌產品。以DKNY為例,這是知名品牌DonnaKaran的年輕副牌,盡管它的主線品牌DonnaKaran還沒進駐津城,但是DKNY的門店銷量已經非常火爆。
目前已經有好幾家店的MAX&Co,其實就是意大利品牌MaxMara的副牌,MaxMara在友誼商廈有門店,銷量也不錯,消費者各取所需,形成了以一線大牌配副牌的組合經營模式。
與“主牌”面料有區別
不過市場上常見的副牌,并非都是一線大牌,越來越多的快時尚品牌也在推出副牌,并且進入津城市場,比如水游城剛剛開業的PullandBear、Bershka、ZARAhome等6個品牌,就是快時尚巨頭ZARA的副線品牌。
走訪發現,很多平民品牌也有自己的副牌,有的副牌外觀上能夠看到主牌的影子,有的僅從LOGO上則完全辨別不出來。比如很多商場能見到的la.go.go,就是lachapelle(拉夏貝爾)的副牌。此外,有不少風格迥異、定位不同,看似不相干的品牌,其實是同一集團出品的。商場中不少副牌不會刻意提起自己與主牌的關系,而是選擇以獨立的二線品牌策略形象和理念來迎合市場。“我們的主線品牌多是在裁剪、材料上下工夫,副線品牌的精力集中在面料質感、印花、水洗等方面。”一家品牌專柜銷售人員這樣介紹。
前日逛店發現,市場上涌現出很多與一線大牌風格相仿且是“同根生”的品牌,比如與MaxMara類似的Max&Co、與Prada類似的MIUMIU、與Dolce&Gabbana類似的D&G,雖然從LOGO上看不是一線大牌本身,但被業內稱為一線大牌的“副牌”(副線品牌)。與一線大牌相比,副牌價格便宜又不缺設計感,因而受到了年輕時尚消費群體的青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