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瘋狂促銷 商場年底沖業績
每年的圣誕節都是各大商場搶銷量、爭業績,商品促銷大“血拼”的時候,2011年的圣誕節同樣不例外。
記者連續對市內10家大型商場采訪看到,各商場均打出驚人促銷標語拉攏消費者購物,其招數可謂五花八門。記者注意到,除了推出滿額送現金券、循環大抽獎等活動,有的還把家用電器等當作禮品,拉出一副架勢,不惜血本也要打贏圣誕購物銷售這一仗。
那么,沈城的商家到底是“賠本賺吆喝”,還是“年底沖業績”?記者分別前往沈陽市多家大型商場走訪和調查,揭開了商場打折促銷背后的奧秘。
【期待】
就等圣誕夜瘋狂掃貨
眼下,沈陽市內各商場已經有人在選貨、看貨,但就是不下手花錢。“這些人就等著圣誕夜商場打折,于是他們開始瘋狂掃貨。”沈陽中興大廈一位經理說。
市民韓女士就是這樣,最近只要有時間就去各大商場逛,和男朋友約會也逛商場,但就是不買東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韓女士告訴記者:“‘十一’期間商場的打折力度就挺大的,但是‘十一’過后,商場就基本上沒什么活動了,所以我基本上這兩個月逛街就只看不買,等圣誕節活動的時候買,這樣就可以省很多錢。”與韓女士同樣準備在圣誕節期間出手“血拼”的市民不占少數。有業內人士透露說,2010年僅平安夜當天,沈城中街某商場的銷售額就高達4000萬元,沈陽大型商場在平安夜和圣誕節兩天的銷售額近8億元。
【算賬】
打折促銷現金卡最合算
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大商場的打折促銷手段基本雷同,均是滿額贈禮、滿額減現金以及一些現金卡類的優惠。像興隆大家庭就是滿300元,送100元的現金興隆卡以及200元的跨年狂歡券,大悅城購物中心用99元現金購買300元現金套券等優惠等活動。
以興隆大家庭為例,買一件300元的衣服,就可以送一張100元的現金卡,這100元的現金卡可以任意消費,也就是說這300元的衣服是花了200元購買的;而且還有200元的跨年狂歡券,而這200元的跨年狂歡券則為對等消費券,也就是說如果再買一件400元的衣服就可以花200元購得,那么兩件衣服原價700元,在圣誕促銷活動中花500元就可以購得,此外還可以得到100元的現金卡,相當于400元。
【背后】
商家、廠家利潤大幅降低
那么,在百姓享受到了購物的實惠之后,商家和廠家是否也能得到相應的利潤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位在沈陽各個商場都設有專柜的某知名品牌代理商吳先生介紹,以服裝類商品為例,通常情況下商家在銷售之后,按照合同規定要返給廠家70%的銷售貨款。但是,當商場進行打折促銷活動之后,商家返給廠家的貨款就降低為55%左右,就是說,這樣一來廠家的利潤就直接降低15%,甚至更多。
【揭底】
年底沖業績以銷量取勝
為什么商場喜歡集中在圣誕節搞促銷?
一家商場負責銷售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每到年底都是各大商場和廠家沖擊銷量的時候。現在沈城商場林立,品牌眾多,競爭可謂刺刀見紅。“我們為了能把銷售數量提升上來,就不得不降低商品價格。看上去,這是個老辦法,土辦法,不科學,但仍然很實用。如果我不降價,其他商場卻紛紛打折,我們就沒辦法沖業績了。所謂業績,就是排名,就是商場在整個沈城商圈所處的地位。”
記者在走訪其他幾個商場,與一些銷售人員聊天后,均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就是價格降低是為了沖業績,以銷量取勝。單品的利潤雖然低,但是銷量大的話,同樣是可以盈利的。
【分析】
商場數量擴大略顯失衡
為什么每到節日,商場的打折促銷力度這么大呢?有業內人士分析出更深層的原因。
大商集團一位總裁這樣講,沈陽的商業競爭與國內同等城市比已屬激烈,但是這么多商家在沈陽的發展對這個城市來說是一個利好信息,一些商家還填補了沈陽商業空白區域,解決了當地居民的購物需求。但是,沈陽自身市場空間有限,這么多商家如果都想生存下來,就得做大沈陽商業市場的蛋糕,打價格戰無疑是最好的一把利器,商家更密集了,競爭更激烈了,肯定會進一步拉低商品價格,消費者會從中受益。
東北某商業網站一位首席分析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說,目前,沈陽商家的密度有些高,與同等城市相比,甚至與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大城市相比這個密度也不低。這個市場也許面臨著洗牌,由于業態嚴重失衡,使得商家必須要壓低價格來搶占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