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淺析鞋業電商產業須謹慎審視
寒冬將至
盡管有“西紅柿門”調節氣氛,但劉強東整體發言的基調并不輕松。作為這次電商業年度聚會的首個發言者,他一開始就說,電商行業已遭遇了2008年之后的又一次寒冬。
寒意自去年初開始。在經歷2010年底的電商上市熱潮后,2011年初還曾出現產業資本參與收購、投資電商的熱潮。但去年二季度開始,電商投資便已先行急速冷卻。去年下半年開始接連出現電商倒閉現象。其間,更有知名B2C創始人大呼“電商騙局論”。
劉強東說,這次寒冬的周期將遠遠長過2008年的那次,希望每個同行都能夠做好應對3~5年寒冬的準備,并提示“千萬不要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寒冬過去后會有很多人(投資機構)給錢”。
陳年也說,從去年下半年起,中國電商業原有的估值定價體系在極短時間內已轟然崩塌,資本也不再對電商企業趨之若鶩。
“新的體系還未出現。這也讓電商企業茫然不知所措。”陳年說。直到去年下半年,陳年都還堅稱電商業并無泡沫,但如今他說泡沫的確存在。
證明泡沫存在的是,盡管還有增長,但鞋行業內大家忙著打口水仗、互相抹黑,到處可見“打腫臉充胖子”虛報業績的現象,以及粗放的價格戰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這個戰爭打得有時候越來越下流。”陳年說。
這或許一面是因為舊定價體系崩潰后的混亂,而另一面也是生存環境惡化的倒逼。
今年唐獅線上銷售首度出現低于預期增長速度的現象,預計增速將在80%~85%。而可比較的是,自2008年獨立運營以來,唐獅的電商業務銷售額一直保持著100%~200%的年增速。
謹慎審視
電商泡沫的出現是由于電商企業面臨的客觀壓力遠遠大于主觀愿望。激烈競爭之下,舊有的諸多概念和每家電商自身的處境、出路都須重新審視。
此前許多電商企業認為垂直B2C可以先期燒錢擴大規模,借助規模攤薄成本、搶占市場再圖盈利,不過這一認識也受到嚴重挑戰。
數家電商公司創始人認為,虧損并不是電商的必然。走秀網創始人、CEO紀文泓認為,多數電商“不求盈利、先做規模”的看法是錯誤的,垂直電商做大規模就是騙局,而機會在于如何快速盈利。
啟明創投創始人童士豪建議電商構建自己的數據模塊,一方面要推動毛利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物流成本的占比。
當當網原COO黃若表示仍看多垂直電商。他認為,恰恰是垂直領域的細分市場,更有可能長久獲得和留住顧客:在大平臺上,一兩年內客戶沉淀比例為20%左右,而好的垂直平臺能獲得大概80%的顧客存留率,且未來的衰減會大大減少。
不過,他更看好的是自有品牌型垂直電商。他表示,這類企業不要過度追求規模,流量能轉換購買,但并不能轉換成利潤,要更追求可持續的毛利率,且不要盲目跟風調整經營,否則運營效率會大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