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積極探索桑蠶專業合作社的其他發展形式
蠶業合作社作為新型的蠶業經濟合作組織,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不長,在“東桑西移”工程實施中迅速發展起來的廣西,蠶業合作社還是在探索中前進的新生事物。上林縣巷賢鎮六聯村留仙莊桑蠶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廣西成立較早的專業合作社,在桑蠶組織生產、流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桑蠶生產組織形式留仙莊桑蠶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70余戶,有一整套從理事會到監事會的組織領導機構,有財務管理制度,完整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就股份權利和權益分享、蠶繭收購質量檢驗和蠶繭銷售兌現、公共生產場地設備的利用和管理、經營業務主管人員和臨時雇工管理、財務管理等事項進行規定。合作社有固定的場地,用于辦公議事、小蠶共育、烘繭選繭加工、桑枝綜合利用等工作和活動。桑蠶生產以社員在當地繅絲企業—上林海潤的統一技術指導下,統一發種、在自家養蠶,只出售完全化蛹繭,由合作社烘烤成干繭后銷售給繅絲廠。
桑蠶合作社運營效應桑蠶合作社是在農業主管部門指導、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扶持下成立和發展起來的,當地蠶農本身養蠶歷史較長、經驗豐富也為合作社打下了技術基礎。由于堅持統一技術和統一出售化蛹繭,社員間也相互監督生產,留仙桑蠶專業合作社的蠶繭售價要比臨近村屯的價格高出許多,真正實現了優繭優價。合作社以社員保證金和其他資金進行統一收購,加工,出售給繅絲廠,如有盈余,將對這部分款項進行二次分配。此外,桑蠶合作社還對桑枝進行綜合利用,進行桑枝栽培木耳等。對于收購干繭的當地繅絲龍頭企業而言,雖然收購價比“大路貨”的毛腳繭要高出1元/公斤以上,但廠家負責人表示,由于合作社的蠶繭完全化蛹后再烘干,蠶繭內在質量好:毛折低、內霉內硬少,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是劃算的,繅絲廠也非常愿意采購這樣的原料繭。
存在問題和瓶頸留仙桑蠶專業合作社發展中面臨最大的制約是桑樹青枯病。據蠶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留仙莊原有桑園800多畝,但由于青枯病對桑園的侵害,一部分桑園改種西瓜、木薯等作物,使得留仙莊桑園面積減少,一部分社員也因此外出打工。留仙桑蠶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說:“我們養蠶不怕沒有技術,就是桑病沒辦法。”
作為一種提升蠶農組織化程度,提高桑蠶生產集約化的有效載體,蠶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能推進廣西桑蠶經濟發展類型從粗放向集約的轉變,促進桑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關主管部門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不直接干涉蠶業合作社具體事務的前提下,對桑蠶專業合作社加以正確引導并加以扶持,進一步理順農工利益分配關系,探索桑蠶專業合作社的其他發展形式,將會更有力地廣西蠶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