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回彈 紡服業有擺脫頹勢之可能
近兩年來,由于國內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中國紡織出口企業的競爭力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市場需求尚未擺脫頹勢的情況下,歐美采購商開始尋找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供貨商。一時間,“訂單轉移”成為了讓我國紡織出口企業有些無奈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談到近期赴歐美市場考察的感受,這也是對張延愷觸動最大的一點。“目前,許多美國的采購商將生產訂單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其他紡織品生產國。產品種類以棉制品居多;而論及產品檔次,通常是制作工藝簡單、大眾款式的織服裝產品。讓人頗感意外的是,這些訂單不僅轉移到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有很大一部分是回歸美國本土生產的。”
紡織出口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美國經濟的回彈使人看到希望。而令張延愷更加唏噓不已的是美國市場的一些新變化:紡織品服裝的生產國已經不局限于中國,除了我們能預料到的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外,還有一些是來自美國本土。這些因美國紡織業復蘇而回流的訂單會否對我國產業造成新的威脅?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出口企業還有哪些競爭優勢?
金融危機后,以紡織服裝業為代表的美國制造業加速復蘇。在此過程中,美國政府成為了強有力的推動者。2009年~2012年,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購買美國貨”、《制造業促進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等多項政策來幫助美國制造業復興,并逐漸體現出了政策效果。2011年美國制造業新增23.7萬名就業崗位,制造業投資恢復明顯。在從虛擬經濟邁向實體經濟的進程中,美國制造業的“復興”承擔了重要角色,而正是在就業機會不斷涌現的大環境下,一些往日已衰落的紡織企業又逐漸興旺起來。
“美國采購商訂單的回流要綜合幾方面因素來看。除了該國紡織業的復蘇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在本土采購成本較低。目前,美國從中國進口服裝要繳納16%~17%的關稅,面料的進口稅則在9%~10%。從本土采購這些產品不僅可以節省這部分關稅,而且由于地緣優勢,產品的交貨期也相對較短。”盡管美國的紡織企業要承擔著比其他國家高出幾倍的勞動力成本,但是消費者對于本土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價格承受能力較高。所以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企業仍能保持贏利。“在美國生產的牛仔褲成本高,不過賣價也高,一條‘美國制造’的牛仔褲在當地售價為200美元,中國企業生產的能賣到100多美元,產自孟加拉國的牛仔褲就只有50美元左右。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各國產業的不同特點和產品定位很自然地就將市場進行有機劃分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