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紗受到外棉“一日游”的施壓
山東省港口外棉有“一日游”的說法,貿易商通過運用加工貿易配額將港口外棉在國內紡成棉紗后出口,暫存到國外的倉儲庫中,之后再以低價進入國內市場。
筆者認為外棉這樣運轉間接給國內棉紗銷售造成一定壓力,同時也擾亂了棉紗市場秩序。
目前國內外皮棉價差仍存,普遍在5000元/噸左右,部分外商保稅低等級、低馬值2011/12年度美棉、印度棉和西非棉報價下跌至82美分/磅甚至80美分/磅以下,激發了國內用棉企業和貿易公司的采購興趣,大多直接申報繳納40%全額關稅清關。港口外棉庫存充裕,若如此源源不斷的流入國內,國產棉價格承壓,上漲因素匱乏,價格將持續低位甚至下調。而加工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加上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的支撐,挺價意愿較強,這樣雙方將陷入購銷僵持階段,皮棉現貨市場或會出現“斷點”。
據中國棉花數據顯示,2012年9月我國進口棉紗13.7624萬噸,同比增長62.29%;出口棉紗3.5622萬噸,同比增長52.33%。另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歷史數據計算,2012年1-6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66.13萬噸,同比增長63.24%;累計出口棉紗22.55萬噸,同比減少2.97%。2012年9月棉紗進口量仍處高位,而出口量較早期同比大幅增長。
港口外棉通過如此蹊蹺的辦法,以低價棉紗的身份進入國內,擠占國內棉紗市場,國產紗在缺乏競爭優勢的情況下,本就銷售不暢的市場會變得更加嚴峻,并且國產棉紗價格承壓,將有進一步大幅下滑的風險,紡企虧損面擴大,限產、停產現象逐漸增多。
山東某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棉紗市場與去年相比并未出現好轉,訂單甚至有減無增,企業生存壓力本就很大,加上外棉以棉紗的形勢進入市場,對紡企無疑是雪上加霜。”無奈的強調看不到困難的重點,企業未來道路坎坷。
若外棉以如此形勢毫無止境的進入中國,將給國產皮棉、棉紗市場帶來較大壓力:在20400元/噸收儲價格的支撐下,軋花廠短期內不會下調皮棉報價,而紡織廠訂單及利潤均會受挫萎縮,這樣將會造成棉花市場陷入一片混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