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等時尚品牌正在中國市場加速崛起
ZARA、H&M、GAP、優衣庫……眼下,這些快時尚品牌正在中國市場加速崛起。
快時尚品牌保持高增長
近日,GAP公司宣布,計劃擴大公司在華業務,在現有47家門店的基礎上,再新增35家門店。而作為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ZARA,目前已成為中國零售業中門店平效(一年度內平均每平方米單位銷售金額)最高的零售商之一,平均平效4179歐元,是國內服裝企業的4倍。同樣,來自日本的優衣庫最大的海外市場也在中國。有報告顯示,優衣庫70%的國際市場銷售增長和48%的總盈利增長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市場。
相對于快時尚品牌保持高增長的態勢,中國服裝行業卻正在經歷漫長的冬天。按照目前A股市場67家紡織服裝企業發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30家公司業績增長,37家下滑,業績向好公司占比不到一半。與2011年相比,整個行業去年的營運和盈利能力均出現明顯下滑。
眼下,高庫存已經成為了國內服裝行業最大的問題。目前,A股上市服裝企業庫存合計約570億元。甚至有行業人士直言,如果把目前全國庫存的服裝拿出來賣,只怕三年都賣不完。
記者觀察 四方面抓住消費者
幾年前,你可能走遍城市最繁華的商圈,也見不到一兩個快時尚品牌的影子。而如今,隨便逛一間shopping mall,你就能看到H&M、ZARA、優衣庫們的巨大店招。
人們為什么愛上快時尚品牌?首先是“快”。對于一件衣服來說,款式時尚與否往往是最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快時尚品牌普遍采取的買手模式通過收集流行信息和對零售市場中消費者需求的了解,以最短的時間將時尚“變現”,成為貨架上的商品。而在傳統服裝行業,一件衣服從創意到成品,中間的流程通常需要6個月以上。但是,快時尚品牌可以從設計到面世只需要兩周便能完成。兩者相差了12倍。也就是說,傳統成衣商的商品還沒面世,就已經OUT了。
除了上市速度,快時尚品牌銷售風格更注重顧客的體驗性,沒有主動地導購,感覺更像逛超市。其實這種看似隨意風格的背后是洞悉消費心理的布局讓顧客自己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此外在門店布局上,快時尚品牌各有側重。有的品牌更注重“視覺沖擊”,同樣款式10多種顏色的POLO衫集中擺放,以此刺激顧客的購買欲。類似的色彩策略也廣泛運用在襯衫、針織衫、背心、吊帶衫乃至襪子上。有些品牌則通過商品布局提供搭配指導,使這些商品在消費者看來更具“百搭”的特點,不僅能和傳統服飾搭配,也能和最新的潮流款式搭配穿著,從而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欲的目的。
價格適中也是快時尚品牌成功的殺手锏之一。據波斯頓咨詢集團公布的信息,中國消費者每年花在置裝上的金額約為1150元/人,僅為美國人均的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于平價大眾服裝品牌的定位,主打“輕奢侈”概念的快時尚品牌顯然更對中等消費水平群體的胃口。“這等于花最合適的錢,買到了最大的滿足感。”有業內人士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