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店內買到淘汰童裝 不合格服裝易致病
“一看二摸三聞”,家長在給孩子選購衣服的時候總是容不得半點馬虎。近日氣溫飆高,市民譚女士為兩歲的孩子挑選了幾件短袖小衫,回到家里譚女士摘服裝吊牌時發現,有的吊牌上標注著B類、有的標著C類。譚女士心存疑惑,于是在網上檢索,發現B類、C類的嬰幼兒服裝都是國家明文規定的淘汰服裝。記者了解到,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自2012年正式實施以來,已有兩年時間。該規范明確規定:3歲以下嬰幼兒服裝必須符合A類標準,否則禁止生產和銷售。然而記者探訪島城童裝市場發現,非A類嬰幼兒服裝仍在市場上銷售。
講述 服裝店內買到淘汰服裝
“給孩子穿的東西,肯定要十分謹慎。我的原則是,有異味的不要,料子不好的不要,掛件尖銳的不要。”譚女士告訴記者,近日她在膠州路一家服裝店內精心挑選了三件短袖小衫,回家后發現兩件吊牌上標注的安全技術類別為B類,一件為C類。“我的孩子才兩歲一個月,網上說,這些B類和C類的產品會含有甲醛,三歲以下的孩子是不能穿的。”譚女士說,她找店家要求退貨,可是店老板以服裝已經下水為由拒絕退貨,并稱不知道B類和C類已經不讓銷售。
國標 3歲以下童裝執行A標
記者了解到,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嬰幼兒紡織產品有嚴格的要求,規定0—36個月嬰幼兒服裝吊牌上需注明“嬰 幼 兒 用 品 、A類 、GB184012010”這類字樣。規范強制標準要求所有在市場流通的服裝必須符合標準中規定的指標,包括:甲醛含量、ph值、異味等。A類標準值的產品可供嬰幼兒使用,B類標準值的產品可貼身穿著,C類不可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產品。3歲以下嬰幼兒服裝必須符合A類標準,否則禁止生產和銷售。
記者注意到,規范中對于甲醛有明確規定,A類甲醛含量20mg/kg,B類甲醛含量
不合格服裝易致病
“不合格衣服上的甲醛成分能夠殘留數年揮發不掉,對嬰幼兒的影響十分大。因此嬰幼兒服飾的安全把關顯得尤為重要。”青島大學化工學院馬兆利教授告訴記者,紡織產品分為三類,其中A類是嬰幼兒用品;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目前,國家強制規定3歲以下兒童服裝都要執行A類標準。
“不合格的嬰幼兒服裝可能存在甲醛超標、含有致癌物芳香胺、色牢度差、PH值不合格等危害。”馬兆利教授告訴記者,服裝甲醛超標會給兒童的呼吸道和皮膚粘膜產生強烈刺激,造成呼吸系統傷害,并引發各種炎癥。皮膚接觸甲醛有致敏、發疹等反應。如果嬰幼兒長期接觸含有芳香胺染料的服裝,可能誘發癌癥,且潛伏期很長。
家長選購童裝認準A貨
“家長在為嬰幼兒購買服裝時,首先應該看服裝標簽上是否有A類、嬰幼兒服裝的字樣,沒有明確標志的衣服很容易對嬰幼兒的健康帶來危害。同時,最好選擇全棉面料,服裝色彩應盡量簡單。”山東省消協張有文建議,購買來新衣服后,穿之前先進行一次洗滌。由于小孩好動,選擇服裝要有一定寬松量。要注意衣服的頸部、腋下、襠部縫制是否平整和牢固。盡量選擇金屬飾物少的服裝。注意內外包裝上的固定物如各種絲線、大頭針、裝飾扣、別針等,穿著之前應全部取下,縫制在內衣內側的標簽最好在穿著以前予以去除以免傷及小孩。對于年齡較小的男孩子,最好不要給他們穿前面帶拉鏈開口的褲子。
現狀1 舊標準服裝渾水摸魚
新嬰幼兒服裝標準實施兩年以來,島城的情況如何?記者采訪中發現,目前不少童裝店和夜市,不難找到B類、C類的嬰幼兒服裝的蹤影,且市場上嬰幼兒服裝標識混亂。許多店家銷售的童裝吊牌上即便個別是A類,也是2003版的老標準,還有一些童裝吊牌上的安全級別被重新加貼了一等品、合格品的標簽。
記者在臺東夜市看到,有不少攤位銷售嬰幼兒服裝。有的攤主直接將衣服堆在鋪著塑料布的地上,有的則放在微面的后座上供市民挑選。而這些服裝大都沒有外包裝袋,直接暴露在外。記者隨機檢查發現,這些攤位上銷售的嬰幼兒服裝,標牌上標注的安全技術類別主要為B類和C類,其使用的標準為2003版的舊標準。當記者問及標牌上的B類和C類代表什么,攤主大都說不清楚。“這是服裝的類別,跟質量沒什么關系,買衣服關鍵看是不是一等品或優等品。”一名攤主指著標牌上 “優等品”字樣說。
現狀2 外貿原單成分多不明
夜市上銷售的嬰幼兒服裝質量堪憂,服裝店內的情況如何?記者走訪了多家嬰幼兒服裝專營店,這些專營店的服裝擺放較為整齊,但是依然能在其中找到不合格服裝的蹤影。在膠州路一家兒童服裝店內,店主指著一個區域說這里的服裝都是兩到三歲孩子能穿的。記者發現該店銷售的服裝中有符合新標準的A類產品,也有大量不符合標準的B類產品,其中一件女童上衣的標簽有被黑色水彩筆覆蓋過的痕跡。“這種防曬衣賣得很不錯,專給兩三歲的孩子防曬用的。夏天太陽毒,孩子不好涂防曬霜,這種衣服能有效阻擋紫外線對孩子的傷害。”店主向記者推薦一款兒童專用防曬衣。記者看到,該款名為貝貝樂的防曬衣標注的成分為“100%棉”,記者對此提出質疑。“這個當然不是純棉的,是專用的防曬材料制成,但具體什么材料我還真不知。”對于為什么標牌上寫著“100%棉”她也表示一頭霧水。采訪中,每當記者詢問銷售人員是否知曉嬰幼兒服飾A類標準時,很多人表示沒有聽說過,并不清楚需要A類安全類別。一些商家還以“現在小孩長得快,無需購買嬰幼兒專用服飾”搪塞記者。
記者發現,一些外貿服裝店內銷售的嬰幼兒服裝,有的標注不完整,有的甚至連吊牌都沒有。在即墨路上有很多外貿店。記者在一家外貿店看到很多“外貿”夏季童裝正在打折出售,每件均在20元到40元不等。大多數打折童裝并沒有中文標識,顏色也很鮮艷,有的甚至都沒有標注面料材質、成分含量。記者詢問服裝的品牌。店主解釋說進貨時從來不會注意這方面。
現狀3 市民對新標一知半解
雖然新嬰幼兒服裝標準已經實施兩年,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也是一知半解。一些消費者也表示,為嬰幼兒挑選服飾,只考慮柔軟程度、有沒有味等,并不知曉嬰幼兒紡織品的具體標準。“給孩子買衣服,我就看面料、樣式和價格,有時候看等級。一般優等品、一等品面料都不錯。啥叫A類、B類、C類就摸不著頭腦了。還是一等品靠譜吧。”在臺東為兩歲女兒選購衣服的宋女士告訴記者。
“吊牌有用嗎?吊牌不都是廠家自己寫的嗎?寫啥自己說了算,看吊牌成分不如按自己的經驗買。”市民郭女士則表示根本不會看什么吊牌,挑衣服單憑自己的眼力。
“以前聽過相關部門出臺了服裝新標準,可是具體內容就一知半解了。”市民王小姐告訴記者,衣服上一般有好幾個標簽,但它們代表什么意思,她也不清楚。
童裝抽檢三成不合格
廣州作為中國服裝龍頭老大,擁有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和最多的服裝生產企業,島城市面上銷售的不少嬰幼兒服裝來自于此。前日,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2014年流通領域童裝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結果,顯示138款抽檢樣品中有40款被判定為監督總體不合格,不合格率為30.4%。
記者登錄廣州紅盾信息網,其發布的不合格名單顯示,有31款不合格產品為“纖維成分含量”不符合標準,其中涉及不少知名品牌。除此以外,還有三款童裝含“毒”。其中,兩款童裝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超標,一款男童長褲檢出甲醛含量超標。
“芳香胺染料在印染工藝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合成染料,用于多種天然和合成纖維的染色和印花。而有毒芳香胺合成的印花涂料,則因價格便宜、上色容易,被一些印花企業違禁使用。”馬兆利教授告訴記者,含有芳香胺染料的固體和蒸氣都能通過皮膚迅速進入體內,這些芳香胺就會被分解出來,進入人體之后,它們會發生還原反應,生成致癌物—芳香胺化合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