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腐敗助推中國奢侈品市場日趨正常
據報道,2011年,埃爾旺·朗堡作為匯豐銀行的一位分析師已經是在奢侈品行業從業6年的資深人士,他當時在巴黎工作。就在那一年,他移師香港。盡管大多數品牌都是歐洲品牌,但消費正轉向東方(東方專賣店)的中國。他說:“我搬到香港的原因是試圖更好地理解這一趨勢以及中國人是如何消費的。”
經過三年的觀察,繼續為匯豐銀行負責這一領域研究的41歲的朗堡把他的領悟寫在了一本新書——《閃耀的王朝:為什么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時代才剛剛開始》中。
他最近暢談了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為什么是不同的、為什么打擊腐敗是好事,以及中國和美國消費者是如何越來越相像。
朗堡說,20年前的奢侈品行業是由歐洲消費者推動的,10年前則是由日本消費者推動,但中國消費者有望最終取而代之。如今,中國人是主要的推動者。2015年,中國消費者將占奢侈品消費者的35%。
投資者認為中國和日本奢侈品市場是相似的,但是朗堡表示,兩者在文化以及市場構成上是存在差異的。首先,性別方面,日本市場曾以職業女性為主。這些人都是與父母住在一起從事秘書類工作的女性,她們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購買手袋上。
中國市場則由男性構成的,核心消費者是男性商人,許多奢侈品是為了公司送禮用,而非為自己購買。
如今,日本的核心消費者是上了年紀的女性。中國的核心消費者也有所變化?,F在商人依然是奢侈品消費者,但也出現了年輕的女性消費者,以及與日本完全不同的消費群體。
目前在日本,出現了一種從奢侈品和大牌產品轉移的趨勢。他們尋找的是更全面的體驗:他們現在去做SPA,而不是買一個手袋。
朗堡表示,中國奢侈品市場因為早期對男性消費者的依賴而有其獨特性。但反腐運動讓送禮行為銷聲匿跡,這種勢頭是有益的。過去市場虛高,而且增速也不穩定。隨著個人購買行為和私人送禮取代商業送禮,朗堡認為將看到更可持續的增長。中國的奢侈品市場進行了一次重置——手表、白酒、白蘭地都受到了影響。
在書中,朗堡稱美國消費者變得越來越像中國消費者,而中國消費者越來越美國化。對此,朗堡說,美國消費者過去會受到罪惡感的影響。他們過去愿意保持低調和謹慎,但現在開始更加接受大手大腳的行為。
但中國消費者卻正朝著另一種趨勢發展。由于旅行和網絡,他們知道自己該出多少錢,而且國外的價格更合適。他們也喜歡大牌,但不希望被欺騙。他們希望出合適的價錢。現在追求一種物有所值的風氣開始生根發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