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 “離開”黃光裕的日子過的如何?
家電零售業三國殺中已經漸行漸遠的國美,在過去兩周里引起了一陣躁動。
11月17日,一則震撼消息見諸網絡,“黃光裕可能因為保外就醫提前出獄”。受此影響,國美系三駕馬車聞風而動,中關村股價封死漲停,三聯商社、國美電器一度聯手沖高。一時間謠言四起,甚至有人士判斷,黃光裕會分拆國美在線注入三聯商社,同時將中關村打造成金融投資控股平臺。
國美電器高層在近一周后發聲辟謠。國美電器首席財務官方巍于23日向媒體稱,“沒有接到任何信息,這是傳聞。”不過,根據黃光裕一案的代理律師此前披露的信息,即便不進行保外就醫,黃光裕也將于2015年提前出獄。
國美集團高級副總裁何陽青并未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通過電話、短信、電郵發出的置評請求,不過由國美集團安排的公關人員葛薇向時代周報記者發送了半年、三季度業績報告、“O2M的全渠道零售商戰略”等材料。
在崇尚英雄的時代,黃光裕的個人魅力對國美產生深遠影響。不過,業內同時質疑即便黃出獄,能否讓國美發生根本性變化尚未可知。
“且不論能否出獄。按照我國法律,即便黃光裕提前出獄,也不能公開從事國美的管理經營活動。”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實際上,黃光裕在獄內一直處于遙控指揮國美的狀態。”
知名財經作家、《黃光裕真相》、《我所知道的國美真相》作者李德林也向時代周報記者稱:“雖然身在獄中,黃光裕依然有足夠的控制力,近幾年國美的重大決策,都是黃光裕親自拍板后制定的。”
以退守保盈利“或不可持續”
國美系1987年發端于北京,以一家經營各類家用電器為主僅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店開始一度發展至中國家電零售連鎖業霸主。2004年6月國美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
在黃光裕時代,保持開店和營收增長,依靠賣場經營的進場費和賺取賬期時間差的“類金融模式”是國美電器的制勝法寶。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國美這樣的增長盈利模式,在近幾年來遭到了以京東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電商企業犧牲毛利圈地的鯨吞蠶食。一方面因黃光裕入獄事件本身讓國美元氣大傷,另一方面在轉型的路上磕磕絆絆,國美已經喪失了原來的霸主地位。
紛紛擾擾的管理層內部控制權爭奪一度讓國美陷入惡性循環。始于2010年8月的國美控制權之爭,在歷時一年之后,以陳曉(微博)的悄然離去結束。黃氏家族最終贏得了控制權,但國美業績卻陷入谷底。
2012年上半年,國美電器曾出現凈虧損5.01億元,為其在香港上市8年多來的首次半年度虧損;2012全年虧損更高達5.97億元。
在長達一年半的戰略調整之后,國美才徹底走出2012年虧損泥潭。根據國美電器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數據,2014上半年業績顯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91.2億元,同比上升7.4%,歸屬母公司利潤約6 .9億元,同比增長115.2%。而剛剛于11月21日發布的國美公告顯示,公司在“開放式全渠道零售商”定位下前三季度凈利大幅上升74.9%至10.18億元。
國美方面將這一場“扭虧為盈”的盈利保衛戰總結為一條收縮戰線的“專精”路線。歸納來講,就是“淡化線上布局,深耕門店建設的策略”。
2012年底以來,國美開始告別過去收取廠家的進場費快速跑馬圈地的發展模式,向掌握定價權的“商品經營”模式轉型;自2013年將發展重心放到線下實體門店,不再糾結于返點多少,與廠商們開始形成一種“有商有量”的合作模式。
而在全行業擁抱互聯網的時代,國美電器于2013年底宣布“回歸零售本質,不再死磕電商”后,正式停用了電商平臺庫巴網站,庫巴品牌也遭到徹底棄用。
不過,熟悉國美電器歷史的人都能夠發現,從跑馬圈地模式向掌握定價權的“商品經營”模式轉型這一策略實際在陳曉時代就已經被提出。知名財經作家李德林就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美后來的“商品經營”模式,實際就是“回到當時陳曉的戰略”。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則認為,“黃光裕的胞妹黃燕虹曾經短暫進入國美董事會,她回來以后延續了她哥的那一套跑馬圈地的模式,不知道市場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繼續大規模開店邊際效應會下降。”
劉步塵認為,當時的這一策略是讓國美陷入業績危機的重要原因。“實際上,2012年也是基于黃光裕的死命令,死保國美電器業績不能虧損,最終國美才實施淡化線上布局,深耕門店建設的策略。”
他同時分析指出,目前國美電商扭虧為盈的局面或并不可持續。“國美后來的盈利保衛戰,實際上關閉了大量門店,淡化線上布局。原來要花的錢不花了,這在財務上表現的是盈利的增加;而將庫巴網關閉之后,原來的一些線上營銷人員加入了線下的營銷,也的確提高了單店的營收。”
不過,根據國美電器方面發給時代周報記者的材料顯示,國美將再次發力“互聯網”,即“O2M的全渠道零售商戰略”,意欲打造“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移動終端”的組合式運營模式。
不過,業內專家表達了對戰略的質疑。劉步塵認為,“國美在大家一起起跑的時候退出了比賽,現在再加入比賽,為時已晚”。而李德林指出,線上、線下的組合式運營,將面臨企業內部原本兩個獨立部門之間的矛盾調和問題。
三聯商社、中關村地位尷尬
除卻國美電器,國美系旗下上市公司三聯商社、中關村,均為黃光裕東窗事發前進行收購的公司。按照此前的部署,三聯商社可以豐富國美家電連鎖戰線的覆蓋面,中關村則成為國美地產業務的重要棋子。
特別是對于中關村的收購,當時國美集團手握大量土地儲備,房地產市場又處于井噴狀態,如果不是黃光裕鋃鐺入獄,即便是家電連鎖業出現一定滑坡,房地產這個巨大的金礦也足以為國美帶來足夠的現金流支持。不過,黃光裕入獄后,國美將旗下地產項目進行了逐步清理。
實際上根據《證券日報》2012年的報道,2006年10月20日,國美控股曾承諾向上市公司中關村尋找或注入“優質的房地產項目”及提供部分資金幫助。然而,到2012年,中關村方面發布公告稱該承諾“履行有障礙”,原因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而因為隨著國美退出地產戰線,中關村的地位也極其尷尬,截至今年中期營收僅為11億元。
根據中關村6月12日晚間發布重組預案,中關村建設2010—2013年經營基本處于虧損狀態,凈利潤分別為-6052.32萬元、-1798.41萬元、4245.20萬元、-24200.01萬元。剝離完成后,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
但實際上,中關村建設所承擔的施工業務占到了中關村整體營收的大部分。以2014年中期報數據為例,中關村整體營業收入為11.2億元,中關村建設的營業收入為7.94億元,占比超過70%。
與此同時,三聯商社與國美電器的同業競爭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2008年國美電器通過旗下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以5.41億元拍得三聯集團持有三聯商社的2700萬股成為三聯商社第一大股東。
國美做出的承諾,5年內徹底解決與三聯商社的同業競爭問題,可能選擇的具體措施包括國美電器與公司進行吸收合并;公司通過與國美電器或其關聯方,其他第三方進行資產置換等方式將原有業務剝離,建立新的主營業務;或者其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方式。
截至目前,國美仍未沒有兌現承諾。而今年2月份三聯商社發布《關于公司股東承諾履行情況的公告》,則直言“目前尚未形成明確的、可行的方案”。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了三聯商社近年來的公告,國美電器入股后,公司除了被納入國美采購體系,采購成本有所降低外,并未發現曾獲得其他資金上的支持。
資本運作或謀互聯網金融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各路電商諸侯圍繞“雙十一”打得刺刀見紅的時候,國美卻另出奇招,進行了一系列資本運作。
11月11日晚間,國美電器突然宣布,與中國快速發展的區域性銀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國美將以每股3.80港元認購6.325億股徽商銀行H股,總價為24.04億港元。
而到了11月27日,又有消息指出國美控股有限公司準備了約20億元現金,計劃收購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權,從而成為后者股東之一。不過,此消息目前尚未得到國美方面確認。
萬擎咨詢CEO魯振旺分析指出:“入股徽商銀行,短期看更像是一種財務性投資。中期看有可能是國美布局個人互聯網金融的一步。如果拿這2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