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亞洲化纖會議召開 探討亞洲化纖行業的發展
這個專題會議一直備受亞洲各國和地區化纖界關注、是兩年一屆的亞洲化纖業界最高級別的會議。作為亞洲化纖界的盛事,以上1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會上分別就各自的紡織產業及纖維產業的狀況作了重點介紹,并就全球及亞洲化纖工業中長期供求預測及結構變化、合成纖維原料的供需前景、韓國自貿區對化纖及紡織品貿易的影響、化纖產業如何在困境中創造商機、將高性能纖維與文化紡織品相結合、可持續創新解鎖纖維發展空間等專業和針對性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廣泛交流。
在市場需求增長、承接產業轉移、行業技術進步等條件的推動下,亞洲化纖產業的發展經歷了高速發展和結構調整等過程。目前,全球主要纖維生產國都集中在亞洲的幾個國家,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纖維制造業已經萎縮。不過,他們從未放棄高新技術纖維領域的研究。近年來,發達國家呼吁回歸制造業的呼聲越來越高。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會議開幕致辭中指出,化學纖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化纖工業的發展對紡織產業鏈意義重大。亞洲化纖行業的發展經歷了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的梯次轉移和快速發展的過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化纖生產和消費地區。
新當選的亞洲化纖產業聯盟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指出,亞洲化纖會議是亞洲化纖業界交流的重要平臺,在近20年的時間里,見證了亞洲主要化纖生產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與變革,推進了業界的交流與合作。20年間,亞洲化纖行業飛速發展,產能約占世界的90%,并承擔起引領全球化纖行業進一步發展和變革的重任。
但是,亞洲化纖產業當前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更復雜的形勢,例如新技術革命、互聯網等新業態對產業的影響,國際產業格局進行深入調整,國際和區域貿易規則和環境不斷變化。端小平指出,未來化纖行業還要不斷創造和滿足新的需求增長點,并應對資源環境制約和綠色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
作為前任亞洲化纖產業聯盟會長,泰國化纖協會會長Mayuree Didpakdeechol對于全球化纖行業目前的這種困境深有體會。她指出,全球化纖工業所依存的商業環境目前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動蕩、全球經濟的變化、產品銷售價格的持續走低、原材料成本的上漲、行業面臨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挑戰以及其他諸多因素帶來的壓力,全球化纖行業目前正面臨步履維艱的局面。
她表示,亞洲化纖會議創始人Katsunosuke Maeda博士自創辦會議以來的一貫宗旨便是——“著眼全球,紡織業依然屬于不斷增長的領域。”因此,亞洲化纖會議應在當前的新格局下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日、韓、印度產業各具特色
亞洲主要的纖維生產國都是區域內的經濟發達體,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度等。
日本對碳纖維、芳綸等高新技術纖維的研究一直位于世界前列,處于纖維產業的“金字塔”頂端。近年來,日本更是提出了“復興化纖產業”的口號,其化纖工業向更高附加值的產品轉變,力求在技術紡織品、高性能/高功能纖維以及圍繞全球變暖、污染、資源短缺等方面突破。
但受經濟疲軟等多因素影響,日本化纖業的發展也遇到了一定挑戰。日本化纖協會副會長、旭化成公司社長Toshio ASANO介紹,日本國內在2014年4月消費稅增加后,消費者在服飾方面的支出不高,需求低迷。2014年,在非服飾應用需求上也呈現低迷態勢。2014年,日本紡織生產指數較2013年同比下滑1.0 %。根據上下游產業分析,化纖產量維持不變,織布產量穩定,服飾及紡紗產量低迷。其中,化學纖維產量為97.6萬公噸,同比減少0.4%;纖維素纖維、聚胺絲及滌綸短纖產量增加,但滌綸長絲的產量出現兩位數減少。Toshio ASANO指出,日本今后將強化纖維新材料的產品技術開發及拓展應用領域,更要促進標準化作業(JIS/ISO)。
韓國纖維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增速放緩,勞動力供給逐年遞減,但這并不代表韓國纖維產業的不作為。相反,韓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功能性纖維的開發,同時不斷強化紡織主體間的合作基礎,增加弱勢領域的投資力度,確保競爭優勢。它利用全球價值鏈發展出口產品,推動電子商務,去除非關稅壁壘,利用出口加工區,使自由貿易組織利益最大化。
印度市場當前非常具有潛力。印度是棉花大國,一直以來紡紗優勢明顯,但纖維產業的發展一直落后于紡紗產業。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持續減弱,印度憑借著強勁的經濟增長速度和龐大的消費群基礎,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廉價勞動力和充足的原料基地,利用優惠的紡織產業政策,成為了纖維產業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國家。
新任亞洲化纖產業聯盟副會長的印度合纖協會會長Rajen Udeshi指出,預計2014年~2020年印度聚酯產量增速為6%,其中所需原料的增加量PX為1500萬噸,PTA為2200萬噸,MEG為900萬噸。但他也承認,大規模的產能增長已影響到企業的開工率和利潤,例如目前其PTA的開工率僅為77%左右。
此外,泰國的纖維產業從量的角度去衡量并不是特別靠前,但是,泰國近年來大力促進纖維產業發展,它規劃了“一條文化擴張和產業發展共舞”的道路。比如,讓本土品牌獲得更高的知名度,同時擁有多樣風格,在東盟經濟共同體中分享管理知識,軟件行業與旅游、娛樂和體育行業協同發展,供應鏈系統完善等。
毫無疑問,在亞洲各國和地區中,化纖行業發展最迅速的便是中國大陸。目前,全球約70%的化纖出自中國大陸。
2014年,中國化纖工業增加值增長8.5%,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77.3億元,同比增長11.21%;中國化纖產能5160萬噸,比2010年增長49%;產量4390萬噸,比2010年增長42%;化纖加工量4147萬噸,比2010年增長39%,占全球化纖產量的比重近70%。
其中,產品差別化率56%,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產業用化纖比例達到28%,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高性能纖維產能達到12.8萬噸,比2010年增長132%;產業集中度提高,規模20萬噸以上企業產能超過65%,比2010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可以說,經歷了此前1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化纖產業無論在產能規模還是在產品特色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績。但目前,中國化纖也進入了“新常態”,正在加快產業調整的步伐。
中國化纖行業的“新常態”,是指拼裝備、規模、產量、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之間的競爭已逐漸發展為資源、渠道、品牌、標準等軟實力的競爭。未來應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增量控制、存量優化、應用拓展,依靠科技創新,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對此,王天凱指出,在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新一輪工業技術革命的背景下,中國化纖工業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行業既要應對國內成本持續上漲,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以及全球產業格局加速調整帶來的挑戰,更要抓住國內消費升級以及本輪生化改革帶來的機遇,把握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新生物技術、互聯網+等新業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應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綠色”為發展核心的競爭新優勢。
對于中國與亞洲各國和地區之間接下來的區域合作利好,王天凱指出,競爭與合作是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和各地區產業發展的常態,中國政府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堅持維護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推動中韓、中日韓、海合會等自貿區談判,深化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化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我國還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倡議書,推進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此分享中國優質產業和優勢資源。這些舉措將進一步促進亞洲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合作,紡織化纖產業也將受益于此,從而實現區域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發展和產業鏈條合作共贏。
王天凱表示,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廣泛的國際合作和跨國資源配置,我們倡導中國紡織化纖行業與亞洲同行之間進行相互學習、交流和合作。希望借此會議,各國同行能廣泛交流化纖行業的新思路、新技術,分享各地區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推動亞洲乃至全球化纖行業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