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棉輪出助企業抵御外紗沖擊 降低紡紗成本
據海關統計,2015年5月,我國進口棉紗18.44萬噸,環比減少14.44%,同比上升21.15%;2014年9月-2015年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170.79萬噸,同比上升8.18%,若以此增幅推算,整個2014/15年度我國棉紗的進口總量將達到219.11萬噸(2013.9-2014.8月中國進口棉紗202.54萬噸),相當于中國企業減少230萬噸以上棉花消費(紡紗平均損耗按5%計算);約占中國本年度棉花消費量的35%以上(從各機構、部門的估測看,2014/15年度中國國內棉花需求量約650萬噸,國產棉供需基本平衡)。
一些外商和棉紗貿易商表示,5月份以來由于傳言中國政府將較大幅度下調印度棉紗進口關稅,一些印度紗廠、進口商紛紛加大港口印度紗“寄售”量(不清關銷售),賭關稅7月份下調,對國產棉紗可謂“虎視眈眈”,再加上巴基斯坦、越南、印尼、泰國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美國等棉紗的“推波助瀾”,預計7、8月份外紗的保稅量或突破10萬噸,一旦關稅下調成事實,中國單月棉紗進口增幅或大大高于8.18%。
有關部門將在7-8月輪出部分儲備棉,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對阻檔印巴、越棉紗涌入中國市場有積極作用,有望解決中小紡紗廠中低檔棉花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對企業降低紡紗成本是利好。只要短期內印度棉紗不下調關稅,外紗只能“陳兵”港口,原因如下:
一、隨著時間的推移,CCI拋儲降價的預期越來越低,印巴等棉紗成本下調空間窄小。據了解,截至7月1日,CCI拋儲累計成交2600000包(約44.2萬噸),約占CCI收儲總量的30%,未計CCI轉給國有紗廠約10萬包。距印度新棉上市至少4個月時間,而印度國內棉花消費呈現較明顯的觸底反彈跡象,印度國內高等級棉花的供應也現緊張趨勢,CCI通過提高日均拋儲量和轉交給國有紗廠,壓力將不斷下降。6月30印度棉S-6出廠價維持在68.80美分/磅高位;
二、2011年度國儲棉直接對印度棉、西非棉等形成沖擊。7月1、2日青島、張家港等地清關印度棉S-6、西非棉報價在13500-13700元/噸、14000-14300元/噸,而2011年度國儲棉“3228”的價格將低于12800元/噸(包括出庫費用、競拍支出等),紡C40S及以下棉紗的成本較目前至少下降500元/噸以上,棉紡織廠的議價空間擴大,應對外紗沖擊的抵抗力增強;
三、采購國儲棉可以通過質押、融資等渠道降低棉紡織廠的采購資金壓力,利于紗價止跌企穩。進入5、6月份,地產棉已差不多消耗殆盡;而新疆棉受銀行還貸,庫存較大的影響,基本都要求“現款現貨”,對于紡C40S及以下棉紗的紡企而言,使用高等級、高價新疆棉、采購港口已清關美棉、西非棉、印度棉配棉紡紗都成本太高,無法消化,而輪儲或允許棉花貿易商入市競拍,也允許棉紡織企業用皮棉質押融資(鎖定資源,付一定比例訂金,提貨支付全款),降成本的同時,紗線、坯布競爭力逐漸增強,外紗同國產棉在國內市場份額上的爭奪或更激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