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與海關監管系統對接節省物流成本
外貿B2C的藍海雖已浮現,但支付問題的痛點卻依然,在外貿大環境越來越復雜、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中山跨境電商的外貿之路仍不平坦。
對出口跨境電商來說,支付表現為外卡收單業務,即國內的商家通過外貿平臺將商品銷售給境外消費者,消費者付款后,由支付機構為國內商家收取外幣并代理結匯,這個過程歷時相當長。以秦輝的公司為例,從發貨到收到貨款,平均需要25天。
“以目前的業務量看,公司還可以承受,一旦業務量大幅增長,面對長時間積壓的資金,很容易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因此,在布局海外零售市場時,我們也在慎重考慮這個問題。”德士利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坦言。
去年12月,中山威高物流集團下屬的威順貿易有限公司,便作為拱北關區首家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在中山海關完成注冊備案。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在中山海關、中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公司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與海關總署監管系統成功對接,并順利完成系統測試和場所驗收,該公司也自行開發了電子商務預處理系統,可實現企業備案和商品備案、交易訂單等相關信息傳送、自動導入報關文件及物流跟蹤等功能。
3月31日,威順公司首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貨物成功向中山海關申報出口,從運作情況看,電商平臺和海關監管系統運行順暢,從貨物的清單申報到放行不到1分鐘全部順利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這一平臺,企業以抱團方式,不僅降低了運費成本,即使只有一件貨物,也能拿到報關單完成結匯和退稅,整體成本可以節省20%以上。
出口跨境電商業務的興盛除了離不開支付體系,更需要物流體系的支撐。按照傳統的跨境電商模式,更多的是通過以郵寄樣品的形式實現,如采用快遞、包裹等傳統物流方式。而這種渠道下的跨境電商,物流占成本的20%—30%,一公斤包裹平均快遞費用在100元左右;另外在時效性方面,發往國外的包裹通常要在國內耽擱2—3天才能發往國外,包裹損失也相當嚴重。有數據顯示,跨境B2C平均包裹損失率為5‰到1%,對部分國家的貿易損失率甚至接近10%。
這一訴求也為政府層面所關注。市商務局、中山海關等部門通過打造一系列的跨境電商平臺,幫助企業實現便捷、低成本的跨境電商運營。
相關鏈接:
1至10月中山出口1408.5億增長1.9%
日前,中山海關公布了最新的外貿進出口數據,今年1—10月中山進出口總值1804.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8%,降幅比1—9月收窄0.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08.5億元,增長1.9%;進口395.6億元,下降16.6%,貿易順差1012.9億元。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山市進出口總值187億元,增長5.2%。其中出口147.3億元,增長9.6%;進口39.7億元,下降8.7%。前10月,中山外貿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般貿易進出口保持增長,占比提升;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下降,民營企業出口保持增長;與美國、歐盟、東盟進出口保持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勢較好;機電產品進出口下降,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增長。
從進出口產品看,1—10月,中山市機電產品出口969.5億元,下降0.6%,進口244.7億元,下降8.5%。同期,中山市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家具、玩具、箱包、鞋、塑料制品、紡織品、服裝)出口306.2億元,增長2.1%。葡萄酒進口0.7億元,大幅增長66.8%。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