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日益熱衷于國外購物如何才能奪回消費者?
我國有100多種工業消費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品質和品牌的原因,近年來中國消費者日益熱衷于國外購物,珠寶首飾等高檔產品到馬桶蓋、奶粉等日常用品……這無疑給中國的消費品工業敲響了警鐘。
工業消費品如何奪回消費者?
在位于東京的銀座大街上,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游客購物。很多商場也都張貼了中文提示。 趙磊 攝/東方IC
優質馬桶蓋、圓珠筆芯等消費工業品的缺失猶如一個羞辱的符號,深深印在中國規模巨大、門類齊全的消費品工業身上,促使整個行業反省和轉型。
在中國的工業消費品領域,何止缺少優質馬桶蓋和圓珠筆芯?如今,隨著消費者需求越來越高,各種優質產品的缺乏才是中國消費品工業的痛點。
優質工業消費品缺失
浙江寧波的黃先生是一位海釣迷,每年都會多次租快艇深入深海釣魚,因此暈船藥成為他海釣的必備之物。遺憾的是,他嘗試了多種國產藥后發現,效果均不理想。后來經朋友介紹,他購買了一種產自國外的暈船藥,效果極好。在服用這種藥的同時,他也感慨,為何中國就生產不出這樣的產品?
黃先生眼中的暈船藥已經和日本的馬桶蓋一樣,成為中國消費品工業與發達國家產品差距的代表之一。當然,如果細細數來,存在這種差距的工業消費品不計其數,大到汽車、珠寶,小到奶粉、菜刀,不一而足。
尤其是最近幾年,為了獲得更好的產品,中國的消費者借旅游之機,到國外商場大肆購物。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我國居民境外旅游消費金額分別達到1萬億元和1.3萬億元。這些消費中,境外購物支出占到50%左右,并且所購物品逐漸從珠寶等高端消費品向奶粉、家電等日常生活用品擴展。
消費者不遠萬里從國外大包小包帶回國內這些消費品,難道是因為國內沒有同類產品嗎?當然不是。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費品工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已經形成了覆蓋面廣、結構相對完整的消費品工業體系。
據工信部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家電、制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
消費品工業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民生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2015年,中國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10%,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分別為31.9%和35.8%,比2014年分別提高3.6個百分點和8.9個百分點。同期,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從全球市場來看,我國許多工業消費品的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比如,在輕工業中,家電、皮革、塑料、家具、陶瓷等。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約有220個工業行業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如此巨大的工業品產量和產能,不僅滿足了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解決了中國工業品多年短缺的難題,也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
消費者消費需求更高
但是,最近幾年,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傳統的那種大規模生產的模式已經逐漸不適應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和要求。中國消費品工業急需從數量向質量和品牌轉型,從大到強轉型。正如工信部副部長馮飛所說:“我國還只能算是消費品工業大國,而非消費品工業強國。”
據馮飛判斷:中國正處在消費者結構快速變動和升級的時期,居民消費正從以衣、食為主的生存型、溫飽型消費向以住、行為代表的享受型、小康型消費轉變,消費者對消費品的花色、品種、質量、規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
據此,新的矛盾也逐漸突出:“中國消費品工業產業規模巨大而有效供給不足、制造能力較強而創新能力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凸顯。”這也是近年來部分消費流向境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page_break}怎么應對?
在業內人士看來,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品牌無疑已經成為中國消費品工業下一步主攻的方向,也是“奪回”國內消費者、吸引國外消費者的主要手段。
實際上,在國內一些行業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品質和品牌短板,有的甚至還會出現安全問題。
以食品行業為例,國產奶粉頻頻被曝質量問題,讓國內許多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懼而遠之”。尤其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奶粉品牌幾乎全軍覆滅,更是加劇了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安全質量的擔心。事經多年后,消費者依然沒有完全恢復對中國乳業的信任。
鑒于此,馮飛認為,提高中國消費工業品質量已經非常重要。他表示,在提高品質方面,要重點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推進“品質革命”。
馮飛坦言,我國消費品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仍然較弱,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這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首當其中的則是“我國科技含量高、質量品質高、品牌認可度高的消費品供給不足”。
以目前比較熱門的智能手機為例,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和使用國,但是在高端市場,卻被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牢牢占據。從利潤的角度來看,蘋果、三星的利潤占據了絕大多數,產量巨大的國產手機還徘徊在虧損邊緣。
據了解,我國智能手機廠家雖然很多,但是產品多以模仿、組裝為主,缺少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因此只能在巨大的市場中充當“苦力”。
除了品質短板外,我國消費品工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
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全球聞名,但在創品牌方面,紡織業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但大部分是貼牌,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秘書長高勇看來,“品牌(缺失)是最大的短板”。
品牌的弱勢有著各種因素,比如歷史積淀、比如營銷手段等等。但是無論哪方面的落后,都導致了我國消費工業品品牌的薄弱。
這在運動鞋行業最為典型,雖然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出國際一流的運動鞋,比如李寧、安踏等,但是在這一領域,高端市場始終被德國的阿迪達斯和美國的耐克占據,中國的運動鞋只能在更低檔次的市場徘徊,甚至還經常面臨虧損的威脅。
轉型升級需要良好外部環境
在專家看來,要想提高我國消費品工業的質量和品牌度,除了加大研發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創新能力外,政府還要為企業的創新提供必要的外部環境,比如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切實保護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與此同時,國家還要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避免產品國際國內兩套標準,影響國內消費者的消費信心;還要適當降低企業的稅費、降低流通成本等,避免國內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兩種價格,在國外的價格反而遠遠低于國內價格。
為了切實提高我國消費品工業的品質和品牌力度,日前國務院還專門印發《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明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三個方面共12項任務,涵蓋了輕工、紡織、食品、醫藥和消費類電子等行業。
馮飛透露,工信部正計劃利用工業轉型升級資金設立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今年重點是支持嬰童服裝、嬰童用品、嬰童食品、嬰童藥品等嬰童消費品企業實施“三品”戰略。這項資金有幾億元人民幣規模,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華為的例子已經證明,只要能夠獲得足夠的支持,中國的消費品工業完全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創造全球品牌。但是,要想讓暈船藥、馬桶蓋等各個領域產品都達到世界水平,整個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