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造物節背后究竟在布局什么呢?
這個周末,淘寶造物節成為具有創新一代年輕人關注的焦點,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各大創新企業和團隊吸引著年輕用戶的關注,在故宮淘寶、VR及各類數碼、手工原創產品展臺均被年輕用戶所包圍,此外,主會場也邀請華晨宇、天天兄弟等新年輕人喜愛的偶像為創新者加油。阿里也發布了BUY+計劃,粉絲帶上頭盔,就可以體驗一把虛擬購物場景。
自阿里表示要推出淘寶造物節伊始,業內外關于活動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阿里投入如此之大,除鼓勵年輕人創新以外,背后究竟在布局什么呢?
在鐵哥看來,此次淘寶造物節,阿里所倡導的所有原創產品,皆擁有同一共性:非標品。標品電商格局已然成熟,淘寶和天貓占去年網絡零售的80%以上,標準化產品背后乃是生產標準化、設計標準化以及流通和客服的完全標準化,標準化也一直被認為是商業進步的重要標志。但在這個年輕人提倡個性化的時代,完全的標品是不能滿足代表未來購物主力的年輕人需求的,具有創新力的非標品成為電商擴張的新品類。
非標品的購物新方式
非標品在銷售中之所以區別于標品,乃是非標品礙于個性化以及用戶體驗等局限性,使得在銷售中必須打破常態的銷售,以購物新購物場景來強化體驗。此次造物節,阿里VR實驗室展示了“BUY+”計劃,線下用戶帶上VR頭盔,操作手柄,進入到“Buy+”界面之后,就可以看到一個360度無死角虛擬的購物現場,再次通過操作手柄,能夠在場景內前后走動,挑選商品,查看詳情,并完成支付。這顯然是非標品創業者的福音,借技術完善了使用場景,且強化了購物體驗,具備原創力創業者將會因此獲益。
VR技術對未來電商市場的影響又不僅僅停留在銷售形式的革新層面,當VR技術廣泛應用在電商領域之后,一方面將打破現有電商櫥窗的銷售模式,產品將以場景化供用戶選擇,線上與線下享受同等用戶體驗;而另一方面,隨著線上與線下體驗差異不斷縮小,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將進行新一輪洗牌。這對于志在創新創業,卻短于線下商業的創業者是個不錯的消息。
創新者究竟如何選擇電商模式?
如前文所言,隨著虛擬現實引入電商銷售之中,創新者的用戶體驗和教育成本也隨之降低,電商降低創業者的門檻,那么問題就來了,電商平臺多種,創新者該如何選擇電商平臺呢?
鐵哥建議由以下兩個角度考慮。
其一,是單純售貨還是兼得用戶需求
個性化非標品之所以稱之為非標品,乃是其必須要重視用戶對時尚、美觀以及個性化的看法及走向,只有如此,其個性化產品才具備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創新者切不可將電商平臺視為單一的出貨平臺,與用戶人為隔離開來,使創業者喪失創新力。
停留在“出貨”階段的采購式自營電商,鐵哥不建議大家考慮,而平臺化運營的淘寶和天貓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直面消費者,且在阿里造物節帶動之下,創新產品已經注入其電商生態之內,不僅可出貨亦可直面消費者,獲得一手市場信息。
其二,是否具備創新生態圈
相當部分傳統制造企業之所以喪失競爭力,大多由于有缺乏創新力,而創新力的關鍵又在其行業是否具備創新生態。以國產電視機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電視機廠商普遍購買國外芯片,表面繁榮的彩電行業背后卻是價格戰和營銷戰,國產電視機行業的創新生態未能達成,因此出現了上世紀末的國產電視的集體沒落。
因此,創業者必須在具備良心競爭的創新生態中發展才可獲得可持續發展。在鐵哥看來,此次淘寶造物節乃是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傳播,旨在打造豐富的創新生態,以此吸引創新者前來,淘寶系由此成為創新力的聚集地。
而反觀自營電商,很顯然,只是收貨平臺,無論如何也難以形成創新生態。
阿里造物節劍指京東?
如鐵哥以上言論正確,那么阿里將要借此次淘寶造物節以及此后其整個電商生態對創新者的扶持,阿里勢必成為國內創新者的主要聚集區,一大批新奇特以及具備創新力的產品將獲得機會,以往不被看好的重體驗產品也將在VR技術革新之下,在阿里系平臺中獲得新生。
如果一切都被言中,淘寶和天貓占據國內非標品和標品的大半江山,成為真正的創業者天堂。
一家歡喜必有一家優,這顯然不是不久前在央視欄目中,表示未來對手只有馬云的劉強東所希望看到的。由于京東的自營模式在初期的物流以及服務方面的優勢,獲得發展先機,成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已經形成3C產品領先的綜合電商平臺。京東方面深知3C基因過重也急于轉型,推出了618等大型促銷活動,也在不斷引入服裝、美妝等產品,希望借此豐富產品品類,成為名副其實的綜合電商平臺。
而在淘寶造物節之后,電商的品類被阿里再度延伸,除傳統的標準化產品以外,大量創新甚至是跨界創新產品成為電商未來新寵,如此,京東辛苦許久稍看休息的品類擴張工作又要重新開始,但礙于前文兩點,京東如何才能吸引創新者的注意將是其今后的主要命題。
淘寶造物節推出,阿里是要斷了京東的前路,劉強東未來的敵人只有馬云恐怕所言尚早。
此次淘寶造物節,鐵哥樂見創業者通過自己創新力獲得市場和用戶的重視,并由此獲得商業成功,一切成功本就應該是由創新發展,如今一切回歸常態,可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