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數不多的儲備棉成為市場爭奪的焦點
目前南疆、北疆均有一些地區開秤,新花零星開秤后籽棉收購價多在6.5-6.8元/公斤之間,折合新棉價格在14000元/噸以上,相比同等質量的儲備棉有500元-1000元/噸左右的貼水。時間進入9月中旬,儲備棉輪出只剩下半個月左右時間,為數不多的儲備棉成為市場爭奪的焦點,大家“且拍且珍惜”。因此自9月6日起儲備棉成交率連續高于90%,量價齊增。
近期印紗裝運離港單價明顯走低,個別低價資源低于市場主流價格4-5個美分,可能外商給予部分前期高價訂貨的貿易商的一些補償性折扣。印度工廠的“讓價”體現出工廠的信譽及一定程度與下游貿易商“共進退”的理念,也是買賣雙方在大漲大跌行情下的一種風險控制行為。貿易商大多認為印度工廠的信譽較好,這也是在市場存在風險時一些貿易商愿意選擇與印度紗廠合作的原因。
下游需求回暖也是影響價格的另一大原因。G20之后,之前受限停產的工廠重新開工,訂單量也有所恢復,尤其是32支以下的中低支紗走貨量加快。但是印紗32支反彈至22000元/噸之后,繼續上漲乏力,價格與國產紗持平或略高。后市謹慎看多,預計在旺季結束后可能會有所回落。目前到港進口紗整體成本仍偏高,基本在22800-23500元/噸之間,整體到港量偏少,部分二手貿易商短期看漲而接貨。
受季節性訂單影響,氣流紡走貨有所加快。目前中低支氣流紡國產紗的競爭力相比于進口紗有所回升。原因一是國內氣流紡多使用精梳落棉,成本較易控制,條干較好。前兩年由于國外棉花成本遠低于國內,沖擊嚴重,而隨著儲備棉輪出政策使得內外棉價格接軌,中低支優勢重現。二是印度多使用原棉生產氣流紡紗,國內棉花價格居高不下,中低支紗不盈利或虧本。很多紡企轉產生產中高支紗,中低支的產能下降。三是越南和巴基斯坦的氣流紡紗產能較小,分別以環錠紡和賽絡紡為主。
此外,韓國最大船公司,全球第八大船公司韓進的破產也引起了一場全球貿易風暴,該公司也承載了部分巴基斯坦和印度棉紗的裝運量。雖目前裝運已逐步恢復正常并陸續到港,但由于此批貨物成本仍較高,個別貿易商因此拒付。
外盤方面,印紗經歷大漲大跌后趨于穩定。32支環紡價格從7月下旬的最高價3.05美元/公斤下降至8月底的2.58美元/公斤,一個月內下降幅度高達15.4%。這主要是因為之前極少的訂貨量引起部分工廠庫存積壓,甚至不惜“揮淚大甩賣”。降價行情下,印度紡企去庫存成效顯著,隨后紗價也回升至2.7美元/公斤以上,由于距離印度國內新花上市還有接近兩個月的時間,短期內印度棉價仍有較強支撐,再加上部分工廠倒閉或轉產使得紗線產能下降,預計印度紗線外盤價格短期內仍易穩難跌,短期內對國產紗的沖擊有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