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服裝的個性化定制能否再創新輝煌?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2015年9月,財經作家吳曉波發表《莊吉之死》一文,“莊吉”這個曾經被譽為溫州服裝風向標的業內巨頭由此淡出人們視線整整兩年。莊吉的轟然倒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當時整個溫州服裝業面臨的成長煩惱縮影——溫州服裝總產值連續幾年降幅超過5%。
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就在不久前,莊吉帶著斥資1.65億元打造完成的私人定制智慧工廠重新出現在眾人面前。而此次回來的不止是莊吉,一度萎靡的溫州傳統服裝業也在個性化定制的春風中大步而來。在溫州,除了莊吉外,報喜鳥、東蒙等一批溫州服裝品牌企業正通過個性化定制尋求轉型,個別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私人定制占比甚至從30%提高到前所未有的70%。而一些“小而美”的定制店鋪也在溫州街頭不斷涌現,一股濃厚的定制氛圍已在溫州服裝產業形成。個性化定制的積極作用也似乎反映在了數據上:今年1至7月,溫州規模以上企業服裝服飾業主營業務收入144.87億元,同比增速7.6%,利潤總額12.03億元,同比增長11.1%。

那么,個性化定制究竟能否帶領溫州服裝再創新輝煌?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這座“中國休閑服名城”找尋答案……
新車間
“只要花上幾秒鐘,你便能通過機場的智能量體機把你的體型數據記錄下來。然后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數據上網搭配一套合身的西裝,5天以后,它便會到你手上。”溫州平陽縣昆陽鎮平瑞路586號的總經理辦公室內,溫州莊吉服飾有限公司CEO吳邦東向記者講述著未來的一個消費場景。而隨著VR和智能制造技術的日益完善,吳邦東這一“幾秒量體,幾天成衣”的個性化定制體驗,也許將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走進溫州莊吉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5臺自動裁床一字排開,每裁一張布料,都要根據電腦提示調整裁剪方式;吊掛上每件西裝的顏色、款式、面料都不盡相同;每個工位都配有一部電腦識別終端,工人通過掃描物料的磁條,根據顯示的數據進行加工……“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條從面輔料倉庫到成品入庫一體化全智能的生產線。”裁床組組長溫正延說。
和莊吉相比,在個性化定制領域摸索了十余載的報喜鳥更有發言權。
“雖然報喜鳥早在2003年便推出量體定制業務,但智能化生產改造完成后,才算真正實現個性化定制的規模生產。”報喜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邱成奎向記者介紹,自2015年以來,報喜鳥逐步部署互聯智能體系,項目包括“一體兩翼”,以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廠為主體,以私享定制云平臺和分享大數據云平臺為兩翼。通過智能吊掛、MES制造執行、智能ECAD、自動裁床等系統的建設,報喜鳥已實現“一單一流、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全品類模塊化客戶自主設計,克服了個性化中質量和效率的這組矛盾:生產效率提高50%,生產周期從平均15天縮減至7天,產能從日產600件擴大到1200件,合格率從95%提升到99%。
新效益
智能化改造帶來產能和效率提升的同時,也為報喜鳥公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5年以來,個性化定制業務實現年增長50%以上,物耗和能耗各下降10%,生產人員精簡10%,2016年實現定制業務收入8億元,2017年將突破12億元。“去年7月,我們還有幸成為全省唯一一家成功評上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服裝企業。”邱成奎自豪地說。
“我們現在平均每月能收到300多個定制訂單,要提供給10幾家定制門店。”溫州市費隆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志坦言,自3年前從批量生產轉型做私人定制生意后,公司效益遠超過他的預期。做了20多年批發生意的陳奇志,最好時年產值做到四五千萬元。“2014年,溫州服裝市場掀起了私人定制風潮,當時我就預感機會來了。”于是,陳奇志專門在廠房里另外設置了定制生產車間,抽調員工進行培訓,重新制定流程,打開了定制的業務市場。
“1件定制服裝的利潤相當于100件批發服裝。”陳奇志告訴記者,以前的服裝走量,微薄的單件利潤靠量做大總額,現在私人訂制靠高品質的體驗,打破了薄利多銷的局面。“雖然當下來看,跑量還比定制的利潤高,但我愿意為未來買單,個性化定制將會是以后的趨勢。”陳奇志對此堅信不疑。
除了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增長外,個性化定制也為企業打造品牌和拓寬市場提供了新的路徑。“過去銷往國外的訂單,我們只能將大貨送至當地門店,無法打入當地市場,推銷品牌更是難上加難。”邱成奎說,隨著個性化定制業務的開展,原本封閉的通道被打通,國外的客戶同工廠直接聯系在了一起。報喜鳥便能通過優質的服務和文化輸出,在日益增加的國外客戶群體中逐步建立口碑,從而在當地市場打造報喜鳥品牌形象。
新生態
今年6月,溫州收獲了一張“中國服裝時尚定制示范基地”金名片,這意味著溫州服裝定制業邁向了新臺階。而這張名片的背后,不僅是大規模服裝企業的發展,“小而美”的時尚定制店鋪的開枝散葉也成為重要砝碼。
{page_break}在溫州市區開源路上,記者發現沿街商鋪都掛著“高級定制”的牌子。自2012年,這里開出第一家服裝定制店后,定制生意就在這條街上逐年火爆。走進街角的“伊士嘉”女裝定制店,記者碰見了正在店里試衣的張雁瑜,她告訴記者,由于身材較胖,她連續3年到定制店里選購衣服,“主要還是因為定制的服裝款式合身,樣式獨一無二。”從事女裝定制生意5年,溫州商人鄭秀仙目睹了沿街定制店鋪的變化。她說:“5年前,本土服裝定制門店較少,現在,市民在著裝上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定制服裝也越來越講究。”
不只是成人對服裝有定制需求,兒童服飾也開始向定制領域靠攏。同樣在開源路,一家童裝定制店顯得與眾不同。90后創始人鄭彬諾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廣定制信息,她的店很快積累了眾多的粉絲。
相比于大企業具有戰略性的定制生產業務,小門店多走精細化、品質化的定制路線。在老城區的人民路上,西裝定制店LDIAMON憑借較好的口碑和過硬的品質,成為了“老街新寵”。“最近每個月收到40多個訂單,旺季更是忙得不可開交。”80后店長鄭麥告訴記者,從選料到成衣,他們要經過六道工序,不斷修改和調整的過程只為保證服裝質量、讓顧客滿意。
“報喜鳥為全國各地四五百家服裝定制店輸送服裝原材料、幫助生產加工等,一年有上萬個訂單。”云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國良透露,云翼是報喜鳥搭建的同個性化定制門店合作的橋梁。通過這種模式,既拓寬了大企業的服裝銷售渠道,又保障了小門店的服裝生產需求,實現共贏的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全國個性化定制“生態圈”。
“接下來,溫州服裝將制定首個時尚定制地方標準,創造溫州服裝產業新輝煌。”溫州市服裝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