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品牌也想在時尚界分一杯羹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近日在國內時尚行業,七匹狼憑借2,4億人民幣收購收購Karl Lagerfeld大中華控股公司80.1%股權算是一大事件,并且該公司能夠擁有品牌在中華地區永久性、不可撤銷、排他的、可再分發的商標使用權。無獨有偶,歌力思以3700萬人民幣收購Vivienne Tam的75%股權,新成立的薇薇安譚時裝(深圳)有限公司將擁有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權。

這兩筆收購案是不是預示著made in China即將登上國際時尚行業的領域?時尚界不再只是白人侃侃而談的“上流社會”的世界,中國也將分一杯羹湯,占據一席之地?
細細分析這兩筆收購案之間的相同點:獲得品牌方的商標,在銷售環節以外,能夠將產品進行生產和開發,打造屬于中國本土化市場的品牌。打個簡單的比方,比如你花錢買了一塊面包,你可以自己吃掉或者把它做成三明治,可以對它進行其他的操作動作,而這個可操作性的動作就叫授權。

在國內侵權似乎是一件非常常見的行為,對于版權意識的認識還不夠。在時尚行業,各大奢侈品牌想要在全球發展,品牌授權是一種方法。而這種最原始最廣泛的方法,在近幾年奢侈品集團和快時尚行業的不斷崛起,甚至已經讓人們開始有點遺忘。

我們常常說最大限度的本土化,這就是授權的必要性。地球賦予人類多樣性,不同人種,不同膚色,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國家造就不同的文化背景。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觸及到文化、傳統、信仰,那么一切就會變得很復雜。如果一個品牌不能夠融入當地的文化,那么之后必將寸步難行。
而在本土化這方面,日本是做得最好和最早的。翻看日本雜志,那種“不管你是什么國家出來的設計系列,他們的造型師都能搭配出屬于純正的日本人著裝風格”就是最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入。再比如中國傳入日本的茶道文化,現在在日本發展得也很好,他們接受文化滲透的同時,結合本土文化進行發展。

早在1970年代時期Burberry就授權日本三陽商社在日本設計、生產和銷售Burberry的黑標和藍標。在上世紀七零八零年代日本經濟騰飛時,歐美的品牌也處于發展初期,大多數品牌能做好自己的主打產品,能管好自己所在區域的銷售已經不錯了。剩下來自己做不了的品類,能授權就授權給別家做,距離更遠跨洲際的,如果能找到一家實力強勁可以全品類授權的則更好。

Burberry位于日本大阪Burberry實體店
再把目光放回中國市場,奢侈品牌和快時尚進入中國已經有十年了,處于蓬勃的發展階段。而目前隨著電商的發展,商業格局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實體經濟、百貨店業持續萎靡不振,最早依附百貨公司入駐中國的奢侈品牌的系統也不再適用。快節奏的信息接收導致流行的周期越來越短,人們的喜好也在不斷因為大量的信息涌入而發生改變。

七匹狼和歌力思都選擇了有權進行自主產品開發,歌力思將為Vivienne Tam配備專屬的設計團隊來實現設計師的中國夢,而Karl Lagerfeld則可能推出大量品牌跨界產品,擺脫原有輕奢品牌的運作框架。參考這兩筆收購案,這大概就是當前時尚品牌發展的新中式模式。消費者已經十分厭倦傳統模式的奢侈品入駐百貨系統,如果品牌能夠開發出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那么結合品牌自身知名度,想必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快速開發市場。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