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國大牌陣亡名單 “死因”有兩個
奢侈品牌在中國的關店潮自去年底開始蔓延后,至今仍未停息。
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LV、Gucci等11大奢侈品牌共計關店34家,新開門店數僅有14家。但這一數字在2016年第一季度就被打破,來自法國巴黎銀行和美國再分析(REAnalytics)機構的數據顯示,2016一季度全球奢侈品關店加劇,短短3個月內八大主流奢侈品品牌全球共計關閉門店數量接近40家。其中,意大利男裝奢侈品品牌杰尼亞(Zegna)關店15家,占據榜首;意大利皮具和時裝奢侈品品牌古馳(Gucci)名列其次,關店數量為6家;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葆蝶家(BottegaVeneta)關店5家;同為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普拉達(Prada)集團副線品牌繆繆(MiuMiu)關店4家;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和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Tod’s分別關店2家......
而中國內地市場,也再次貢獻了相當力量。對2016年上半年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關店情況的不完全統計,其中Gucci、萬寶龍、LV、Burberry、Cartier、Dior六大品牌在上半年已關店近十家。綜合各奢侈品牌的關店原因,租約到期、策略調整成兩大主要因素。
租賃合同到期 Gucci連關兩店
6月24日,合肥首家Gucci專柜蕪湖路店正式關閉,這也是繼1月Gucci關閉西南地區首家品牌形象店——成都仁和春天百貨人東店專賣店后,品牌在今年關閉的第二家專賣店。據悉,這兩家店的閉店原因均是租賃合同到期。

合肥Gucci蕪湖路店6月24日停業
對此,Gucci中國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關店是為了調整布局,門市的開業、遷移、結束和調整都是品牌的常規項目。不過,這也說明以往“開店就能賺錢”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奢侈品牌們受經濟形勢、消費轉型、海外代購影響嚴重,不得不優化店鋪分布,讓租金花在刀刃上,實現利益最大化。
據悉,Gucci的營收已從2014年的35億歐元增長到2015年的38.9億歐元。2016年第一季度,Gucci營收同比增長3.1%,直營門店銷售同比增長3%,零售和批發業務均有增長。與競爭對手LVMH集團皮具時裝業務零增長、Dior集團零增長、Burberry集團下跌5%的一季度成績相比,回暖勢頭明顯。
此外,Kering SA開云集團表示為保證利潤率,Gucci古馳也會關閉中國大陸、香港兩地部分門店。
業績不理想 Dior撤出廣州老牌高端商場
除去在廣百百貨及太古匯設有的專柜,Dior化妝品位于廣州友誼環市東店的專柜于2月29日結束營業。對此,有知情人士透露,Dior撤出廣州老牌的高端商場,主要是因為雙方對合作條件未能達成共識,品牌提出的專柜位置及面積未能得到商場的同意。并且,與該品牌銷售業績的不理想也不無關系。

另有化妝品資深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品牌的吸引力下降有關。雖然化妝品銷售的蛋糕仍在擴大,但近年來,歐美高端品牌在廣州乃至整個內地的化妝品銷售市場份額都在縮小,大部分品牌的增速大幅放緩,部分品牌甚至出現銷售下滑。
縮減規模 LV半年已關三家店
在去年底一周內宣布關閉廣州、哈爾濱和烏魯木齊三家門店,引發業內震驚后,頂級奢侈品品牌LV在今年上半年又關閉了三家門店。2月28日,位于華宇國際精品商廈的LV太原專賣店關門;同天,位于上海力寶廣場的LV旗艦店也關門停業,Victoria's Secret中國內地第一家內衣旗艦店將在原店面開出;6月底,LV天津友誼商廈店也正式關店。這意味著LV同時在一線和二線城市縮減規模。

對此,工作人員透露,LV接連在中國部分城市關店,是因該公司戰略調整需求,在部分城市關店,也會在部分城市開店,或將現有門店升級。如今年鄭州店即將營業,無錫、長春等地將升級重裝等。策略的調整,并不等同于LV在華“不行了”。據介紹,LV電子商務平臺將很快上市,但具體上市時間和模式暫不便公布。
{page_break}其實早前,LVMH主席Bernard Arnault曾直白地表示,中國新增商場存在供過于求的現象,LVMH放棄了部分已經不再盈利的零售點。那些希望吸引Louis Vuitton入駐的新開發商,如果確保2-3年免租期,LVMH會考慮開店。
在業績表現上,LV近三年內營收保持持續增長,2013年營收98.8億歐元,2014年108.3億歐元,而2015年時裝和皮革制品的營收為123.7億歐元。
萬寶龍廣州太古匯店關閉 GUCCI將原位置進駐
5月4日,位于廣州太古匯的中國南方最大的萬寶龍專門店關閉。對此,太古匯方面回應,萬寶龍太古匯店L1及L2層店鋪的租約已于今年5月3日到期,該品牌將遷移至商場內另一店鋪位置繼續營運,至于具體什么位置目前尚不能透露,而萬寶龍店原店鋪將由GUCCI進駐。
雖然在太古匯看來,此次店鋪遷移屬于正常的商戶組合調整。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太古匯本身對于品牌的調整會隨著進駐的品牌變化而改變,誰能更適應廣州高端消費的需求誰才有能力扎根下來。

用白色墻紙圍閉的原萬寶龍專門店
事實上,這家店或許只是萬寶龍在中國業績的一個縮影。從2007年開始,萬寶龍品牌前后至少更換了3個大中華區CEO,而中高層也在不斷換人,如此頻繁的人事變動在奢侈品行業也不多見,加速了品牌的業績動蕩。據公開資料顯示,萬寶龍業績在2014年開始下滑,主要問題出在中國區。2014財年萬寶龍的銷售額7.3億歐元,相比2013財年的7.66億歐元下滑了4.7%,與此同時,運營利潤也從2013年的1.2億歐元驟然下滑至4300萬歐元,同比暴跌64%。
Burberry、卡地亞相繼撤出溫州
在二月份,位于溫州財富購物中心的Burberry旗艦店撤離后,3月31日,Cartier(卡地亞)也撤出了該項目。這意味著,溫州目前已無Burberry、Cartier的品牌直營店。對此,項目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兩大奢侈品牌撤出溫州財富購物中心,緣于品牌在商業上“大的調整”,原有店鋪將換成其他品牌。

其實,早在去年底,Burberry就透露2016財年計劃再關閉約5家門店,并小幅縮減平均銷售面積。而最近集團高層的動蕩不安、產品調整遭遇尷尬,更使得本來業績已陷入困境的巴寶莉更是“雪上加霜”,令不少人對其發展前景產生擔憂。
據公司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巴寶莉第一財季銷售額下跌3%。由于銷售額下降趨勢明顯,巴寶莉不得不對未來業績發出預警:預計在9月30日結束的上半財年,其批發營收同比去年減少10%。
Hugo Boss狂撤中國門店
Hugo Boss因為奢侈品消費速度的放緩而受到重擊,在中國市場表現得最為明顯,據悉,去年Hugo Boss在中國市場的利潤未達預期,第三季度的銷售額甚至下降了20%。為了重振雄風,其正在中國瘋狂關店,并聲稱要考察全球范圍內的門店網絡。

據Hugo Boss官方表示,其將會關閉大中華市場145家門店中的20家,同時對存留的門店進行翻修。除此之外,Hugo Boss還將在中國對春夏系列進行降價處理,降價幅度為20%,下半年還將繼續調低其他商品價格,以提振本土市場,縮小中國區和歐洲區的產品價差。
截至2016年3月,Hugo Boss在全球運營1128家零售商店,其中包括438家獨立門店。而此次關店計劃將影響到保留門店的品類配比。同時,為了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它還將通過6450家代理商售賣服飾。
{page_break}TOD’S計劃關閉部分香港門店
租金居高不下,市場業績未見好轉,意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考慮關閉香港地區14家店鋪中的1-2家,并縮減開店計劃。

據TOD’S 2015年財報顯示,在固定匯率下,集團銷售額雖上漲1.8%,但受經營和財務成本影響,集團凈利從去年9710萬歐元下跌至9270萬歐元。而在2016年一季度,占總收入1/5的大中華地區銷售下跌了10%,美國地區下跌4.7%,歐洲地區(不包括意大利)增長了0.6%。
自此,大中華區市場由福地變為奢侈品牌的沼澤地,TOD’S業績在中國等地放緩,港澳地區成為“拖油瓶”,而歐洲則保持穩定增長,故集團發展重心將轉回意大利以及法國、英國和德國等歐洲市場。同時,TOD’S集團正在縮小成衣的規模,集團業務將重新聚焦到奢侈皮革制品領域。
Bottega Veneta將在大陸和香港關店
據法國奢侈品集團開云集團2015年年報,在集團最大奢侈品品牌Gucci古馳重獲增長背后,該集團第二大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 四季度首次出現銷售下跌,而集團更是表示此前該品牌過于倚重亞洲市場的策略需要改變,準備關閉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數間門店。
據集團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集團共運營251間Bottega Veneta門店,其中歐洲市場53間(同比凈增一間)、北美市場30間(同比凈增一間)、除日本外亞太市場110間(同比凈增13間)、日本市場58間。

事實上,受益于亞太市場之前的快速增長,Bottega Veneta過去四年收入翻番,不過伴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及反腐,以及Bottega Veneta本身經營模式、地理分布、策略失誤等諸多因素,導致該品牌在過去兩年增長呈動態高速下滑狀態。未來,Bottega Veneta 的目標是開設更具用戶體驗感的大門店,以及對現有門店的翻新,而關閉中港兩地門店旨在提高利潤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