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26家牛皮加工企業集體欲搬離坪地
26家牛皮加工企業集體搬離,打響坪地經濟轉型“第一槍” 在產業發展的存量方面,我們有保有壓。保的是民營和高科技企業,壓的是高污染、高能耗待業與企業。龍崗區通過退出重污染企業來發展循環經濟,狠抓節能減排,為龍崗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龍崗區委書記余偉良 經濟謀劃不能偏于一隅,囿于一城,必須要服務大局、立足長遠。將所有牛皮加工企業遷離坪地,是街道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相信沒有牛皮加工企業的坪地街道經濟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坪地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慶源 1979年,昌棧皮廠(后改名為坪地堅成制革廠)作為第一家牛皮加工企業進駐坪地,掀起了眾多同行企業涌進坪地的浪潮。上世紀90年代以后,香港絕大多數牛皮加工企業搬到了坪地,坪地成了名副其實的“牛皮鎮”。 對于當時的坪地來說,牛皮加工企業確實給當地經濟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也為坪地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隨著深圳市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的逐步升級改造,一度風光的牛皮加工企業每況愈下。 到2006年底,坪地轄區內的26家牛皮加工企業全部搬離深圳。 目前,原來牛皮加工企業最為集中的橫嶺工業區已經開始改造或新建廠房,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無污染的項目陸續在這里落戶。 這不僅標志著該街道徹底甩掉被冠以二十余載的“牛皮鎮”帽子,也預示著坪地經濟發展翻開新的篇章。 現狀:漸行漸遠“牛皮鎮” 12月24日下午,坪地街道經科辦工作人員肖先生、年豐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廖志良引領記者來到曾經是牛皮加工企業最為集中的橫嶺工業區。橫嶺工業區是坪地轄區較早設立并且規模較大的工業區之一,這里曾經集中了20多家牛皮加工企業。從橫嶺工業區頗具氣勢的大門可以看出,這里曾經有過一段怎樣的輝煌。 對于橫嶺工業區曾經有過的輝煌,時值中年的社區干部廖志良連連感嘆:牛皮加工企業真的風光不再了!“當初,坪地招商引資時,都以能引進牛皮加工企業為自豪。牛皮加工企業確實為坪地的經濟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坪地街道有關部門出具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該街道共有26家牛皮加工企業,基本集中在轄區年豐社區的橫嶺工業區,工人總數近2000人,廠房面積約211370平方米,總投資金額為31149萬元人民幣,2004年出口總值為6600萬美元。 而早在2000年,深圳市政府就開始將轄區內牛皮加工企業的何去何從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由于坪地街道集聚了深圳大多數牛皮加工企業,且由來已久,產業鏈條已固定成型,搬遷難度非常大。直至2006年,該街道才與所有牛皮企業徹底結束經營合同,并于當年年底全部遷所有企業。街道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企業現在基本遷往了福建、廣東等經濟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的地區。 對于眾多“牛皮”老板來說,搬離深圳雖然有太多的不舍,但他們心里明白,一旦失去了“深圳制造”這塊牌子,他們的生意必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然而,隨著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已成為必然趨勢。最后,他們在當地政府的多方宣傳動員和耐心細致地做足工作后,他們只得無奈地在深圳人的眼里漸行漸遠。 歷史:功成名就三十年 細算起來,牛皮加工企業在坪地的發展已有近30年的歷史。30年的打拼,成就了牛皮加工企業30年的輝煌。 1979年,昌棧皮廠(后更名為坪地堅成制革廠)進駐坪地。這是第一家進駐坪地的牛皮加工企業,在坪地經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昌棧皮廠的成功進駐掀起了眾多同行企業涌進坪地的浪潮。20世紀70—80年代,全世界的牛皮加工企業還主要集中在香港,90年代以后,香港絕大多數牛皮加工企業搬到了坪地。隨著深圳龍華街道的牛皮加工企業遷至坪地之后,坪地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牛皮鎮”。最初絕大多數牛皮加工企業都分布在深惠路兩邊,從1987年至1989年,這些企業陸續遷到了遠離民居和交通要道的橫嶺工業區。 “對于當時坪地的經濟發展,牛皮加工企業功不可沒。”一位在坪地街道工作十多年并且分管加工貿易的干部告訴記者,牛皮加工企業的作用,一是給當地經濟注入一股新的力量,促進了當時坪地經濟轉型,即由農業向工業發展轉變。二是促進了當時投資環境的不斷完善。牛皮加工企業的成功進駐,為坪地引進其他企業開創了先河。后來陸續有手袋、制衣、電鍍、玩具、家具等企業紛紛在坪地投資辦廠,一度掀起辦廠置業熱潮。三是當初牛皮加工企業的大量進駐,讓越來越多的當地人脫離了農業生產,成為了企業職工,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促進了城市化發展進程。四是牛皮加工企業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了財富。有人把牛皮加工企業比作“開荒牛”,這是因為這些企業遷至橫嶺工業區時,位置靠近山麓,他們在起伏不平的山腳推山平地,把荒地改造成企業廠房用地,完成了艱巨的“開荒造地”工程。因此,從這方面來講,牛皮加工企業除了對坪地當時經濟發展有貢獻之外,也為坪地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十年是道坎。古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企業的發展同樣如此。隨著深圳市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的逐步升級改造,一度風光的牛皮加工企業每況愈下,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海關、環保部門的監管、排查和罰款范圍之內,退出深圳歷史舞臺日趨臨近。 原因:面臨壓力終搬離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坪地就有了“牛皮鎮”稱號。當時有人是這樣形容的:“從惠州到坪地,遠遠就可以聞到一股強烈的牛皮臭味。”還有位海關工作人員開玩笑地說:“我去牛皮廠做一次檢查,回去之后老婆三天都不理我,因為身上的牛皮臭味三日不絕。” 這些說法很詼諧,卻真實反映了牛皮加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牛皮加工企業屬于低端企業,技術含量低,且整個行業長時間沒有得到相應的技術升級改造,上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相應的解決并最終成為現在循環經濟發展的致命弊端,也不得不登榜被淘汰的“黑名單”。 如果說上述原因是牛皮加工企業退出歷史的內因,那么外因則是深圳市經濟政策和體制的變革。從成為經濟特區伊始,深圳市三次經濟體制大改革對牛皮加工企業造成非常大的沖擊。首先是“三個轉變”時期,即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特區發展從主要依靠特殊政策向提高整體素質轉變;其次是2005年深圳市委提出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以“科學發展觀”總攬改革創新和經濟決策;再次就是2006年深圳市頒布《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同時,龍崗區也在近年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打造“和諧龍崗、效益龍崗、平安龍崗、生態龍崗”,全區都在逐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推動產業改造升級,大力引進一批高技術含量、高投資密度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大項目,并逐步淘汰皮革、電鍍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 在整個深圳市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時,牛皮加工企業卻在經濟發展大舞臺上顯得越來越不協調,面臨的政策限制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遷走已成必然。 行動:四舉措做足工作 坪地街道深刻認識到:淘汰牛皮加工企業是打響坪地經濟轉型戰斗的第一槍,是坪地經濟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街道上下高度重視,從2005年就開始醞釀,并制定詳實的方案,采取四項措施全面動員牛皮加工企業搬遷,實現又迅速又平安的遷離。 一是集中動員,做通老板工作。街道多次專門召集牛皮加工企業負責人開會,詳細通報上級政策,明確搬遷的時間、步驟等,并耐心詢問企業搬遷所存在的問題,一一幫助梳理解決。 二是苦口婆心宣傳政策,爭取全面理解。一方面利用牛皮加工企業負責人來街道辦事的機會,不厭其煩地向其反復講清當前市、區經濟政策、海關和環保部門法規,在充分肯定其為坪地經濟發展所做貢獻的同時,明確指出現在牛皮加工企業的存在已經與深圳的大環境格格不入,搬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順應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潮流的。另一方面派遣工作人員去企業宣傳,詳細分析牛皮加工企業作為“夕陽工業”的發展弊端,爭取企業老板和廣大工人的理解。 三是耐心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各項問題。首先是取得沙灣海關等單位大力支持,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協調各科室辦理企業進口設備清查、征稅、解除監管手續和合同核銷工作,既解除了企業的后顧之憂,又確保海關關稅不致流失;其次是組織人力幫助指導企業辦好各項遷離手續,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經濟負擔;再次是街道“買單”派遣專家分赴湖南、福建和廣東高州等地實地考察,調查摸清當地投資環境狀況,盡力幫助他們尋找較好的新“東家”。 四是督促、監管企業解決落實好工人工資、補助發放以及其他相關事項的妥善處理。街道成立專項工作小組,下到企業檢查,監督所有牛皮加工企業負責人在搬遷之前必須將工人工資全額發放,并酌情發放遣散補助費,讓每個員工滿意的離開。 展望:坪地迎來新時期 轉眼間,昔日的“牛皮鎮”徹底與牛皮加工企業絕緣,這究竟給坪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蕭玉飛(年豐社區居民):現在牛皮企業搬走了,整個坪地空氣也清新了,河水也變清了,變干凈了,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蔡國華(原坪地瑞華制革廠負責人):遷離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