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靠廉價勞動力為生的鞋企很無恥
筆者按:前些時有媒體危言聳聽:珠三角加工制造業企業大量外遷,東莞上萬鞋廠關閉,珠三角“世界工廠”的稱謂即將消逝。言外之意:《勞動合同法》趕走了依靠“廉價勞動力”度日、為生的中小民營企業。還好!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北京接受中外媒體的聯合采訪時,駁斥了“上述觀點”,他指出:珠三角企業沒有大量遷移。2007年,珠三角外遷企業244家,但新進企業多達7000多家。 自《勞動合同法》頒布以來,先有個別學者認定:勞動合同法將傷害中國經濟;今年“兩會”期間,更有個別民營企業家代表提議廢除勞動合同法中“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條文規定。 持上述觀點的少數人,他們的邏輯很簡單: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都是依靠廉價勞動力來降低生產成本的,正是中國龐大的廉價勞動力,不僅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作出了犧牲,也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作出了貢獻。因此,如果現在嚴格推行《勞動合同法》,則所有企業就必須為其雇員繳付各類社會保險費用,而且不能無故開除雇員,尤其是對農民工再也不能隨意克扣他們的工資,或是要他們免費加班加點,或是隨時隨地隨意開除他們;如果是這樣,持上述觀點的人堅稱大為不妙,因為這樣一來,企業就要少賺不少錢,尤其是不能再靠“廉價勞動力”來降低生產成本了,進而那些靠廉價勞動力為生的企業也就難以為繼,甚至無法生存。因此,他們認定勞動合同法不讓勞動力繼續“廉價”的做法是錯誤的。 然而,事實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巨大而廉價的勞動力,已經幫助中國企業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同時,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也有了巨大積累。因此,現在該是我們考慮建設和諧社會的時候了。和諧社會,以人為本,讓最廣大的國民(首先包括勞動者)共享國民經濟的發展成果,給勞動者以體面的勞動和基本的尊嚴。《勞動合同法》正是這一精神的基本體現。錯在何方? 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大國”,然而,中國要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若再繼續依靠廉價勞動力這一傳統“優勢”,則中國人的強國之夢必將遙遙無期而落空。 和諧社會、以人為本,既然我們不能繼續以犧牲“廉價勞動力”的利益為代價,那么,我們唯一可選擇的,就是走創新型國家之路。創新型國家必須放棄“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模式,將科技創新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機結合,并讓這一觀念深入人心、付諸行動。 企業的做大做強,與國家的繁榮富強是同一個發展道理。企業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它就必須用高科技去占領市場份額,用核心競爭力去打拚世界,并以社會責任感來激發雇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廉價用工時代已經終結,我們企業和企業家應與時俱進,主動拋棄幻想,用新的覺悟、新的思維來武裝自己,自覺遵守《勞動合同法》,善待自己的雇員,做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企業和企業家。 在經濟強大的美國,企業早已成為國民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的載重主體。而我們不少企業和業主們卻仍在對自己雇員的社會保障大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這究竟是在推脫社會責任,還是根本就不負社會責任?其實,說白了,《勞動合同法》讓一些業主慌張的關鍵原因就在于:隨著我國《勞動合同法》的真正生效實施,由雇主支付的雇員社會保險費用將被法律化、透明化、公開化、強制化,這樣,大小業主們就再也沒有退讓躲避的余地。這大約才是問題的真正要害所在。 筆者認為,《勞動合同法》不單是一部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的法律,隨著該法的貫徹落實,中國企業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節能降耗、減排環保,為此,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必將能夠發生一個質的飛躍,并為我國企業的做大做強、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從這一意義上講,勞動合同法將是一部具有轉折性歷史意義的法律,它不僅讓中國勞動者更有尊嚴、勞動更體面,而且還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保駕護航”。(作者:武漢科技大學 董登新(教授))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