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風的到來 鞋企應如何面對挑戰
綠色新型鞋類展
9 月3日訊 面向市場的變化,紛紛打起了環保、低碳牌。在中國國際鞋類展的展廳,很多以綠色新型材料制造的鞋品賺足了眼球。
據展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中國國際鞋類展和中國國際箱包、裘革服裝及服飾展特色鮮明。中國國際鞋類展面積擴大到歷史之最,成品鞋展館面積達到1萬平米,標準展位400多個。廣東惠東、山東高密、四川武侯、重慶璧山、廣東鶴山、江蘇丹陽等制鞋特色區域均以團體的形式亮相展會,成為展會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低碳風潮來襲 鞋企如何應對挑戰
當環保逐漸成為各界人士標榜時尚生活的一條重要法則時,業內人士終于意識到“低碳是一場經濟革命,將影響著整個制鞋行業市場”。但又令其疑惑的是:我們該如何“低碳”?怎樣才算低碳?
一、原材料的使用
原材料的選用是鞋質量高低的根本,更是其是否環保低碳的最初決定因素。眾所周知,鞋的生產通常需要使用膠料類、粉類、活性劑、防腐劑、臘、耐磨劑、脫模劑、促進劑、油類和色母膠等十大類約130多種原料,而各種原料中所含有的化學污染物質種類和含量各不相同。
目前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環保鞋材的應用已得到普及,他們已將環保視為鞋業生存和發展之根本。而有專家也對此預測說,目前雖然由于成本等的因素,環保鞋材在國內的運用程度不高,但其必將成為一種主流趨勢。
二、節能減排
化工巨頭科德寶中國區業務副理從戎曾說過一句話:“并不是說你應用了一款或者是幾款的環保材料你就低碳環保了。在我看來,真正的低碳環保,是采用最少的資源,最高效的生產出最為有利于人類的產品。”
節能減排,從源頭上節省資源的損耗,更減少了廢氣、廢物的排放,不僅促進經濟的發展,提升行業升級,更環保、低碳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三、科技創新
奧康董事長王振滔說,科技是助推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更是構建低碳環保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沒錯,李寧的服裝纖維循環再生體系、耐克的“聚酯球衣”、貴人鳥的“樂嗬鞋”等等,無不有賴于其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因此,鞋企要走低碳環保之路,科技創新萬萬不可落下。
四、與政府攜手共進退
在哥本哈根大會之時,中國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這表明,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政府將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資源、先進核能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與產業投入。這對于制鞋行業而言,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page_break}
綠色低碳鞋企在行動
亨達鞋業:科技引領時尚低碳風
作為行業領航者,亨達未雨綢繆,為皮鞋行業在低碳經濟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引,也為許多正在發展中的許多中小型鞋企發展帶來許多啟示。近年來,亨達通過走品牌與創新發展之路,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不斷強化創意研發,提升品牌運營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目前鞋業市場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形勢下,亨達以消費者滿意為目標,深入研究人體工程學、步態學、足跡學及科研技術,研發了按摩、防滑、抑菌、防臭、防水、透氣等一系列的高新制鞋技術,申報并獲得授權的專利610項;主持和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27項;150多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或省級大獎……多項創新成果數量位居行業第一,強大的創新實力為消費者打造了多功能“低碳”產品,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低碳”康奧:采用鞋材綠色采購標準
奧康要造“低碳”皮鞋,并聯合上下游產業鏈率先付諸行動。在日前召開的奧康供應商大會上,奧康向全國200多位原材料供應商發布“鞋材綠色采購標準”,這意味著,低碳不達標,可能成為奧康拒絕采購的一個理由。
奧康董事長王振滔表示,未來綠色、環保、低碳將是制鞋業的趨勢,這次制定的“鞋材綠色采購標準”,目的在于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環境質量。據悉,該標準規定了皮革、紡織布、底材、飾扣、鞋用化工材料和包裝材料的綠色采購要求,適用于設計、生產、銷售的產品及其制造過程。
雙星創新制鞋工藝,發展低碳經濟
雙星集團以制鞋工藝上的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改進工藝,改造設備,技術升級,來實現制鞋過程中的節能減排問題。據悉,僅2009年一年,雙星集團通過節能減排節省費用6000多萬元,累計“十一五”期間節能量比2005年節約30%,超出了國家要求的5年降22%指標,為企業提高效率、降低費用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成為國內制鞋企業低碳經濟發展的典型。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環保鞋將最終贏得市場的青睞,從這個角度看,鞋企做環保不僅是為通行國外市場,同時更是一種考驗企業“綠色執行力”的求生求發展手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