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際標準”兒童鞋服產品獻禮六一
今天是六一節,應該是孩子們大歡喜的日子,不過,一個不好的消息是,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對童鞋、童車和兒童玩具進行的一次監督抽查結果卻顯示,童鞋不合格率為17.5%,童車不合格率為20%,塑膠玩具和電動玩具不合格率為8%,部分玩具產品被發現含有重金屬鉛和鉻。
單看數字,三項產品的不合格率都在20%以下,不算太高,而且,與往年相比,這三項數字都有所下降。但,這些并不能讓我們放心。因為使用產品的是兒童,他們的抵抗力如此之低,行為能力如此之差,產品的任何一點不合格,傷害都會被放大。特別是重金屬超標所帶來的身體傷害,有可能伴隨他們一生。而媒體所披露的另一個情形更令我們揪心,這三類產品測試的質量標準都是“國內標準”,如果使用“國際標準”,那么,不合格率會是怎樣,對我們后代的傷害會是怎樣,我們難以想象。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形成了一個做法,同一個產品,好的用于出口,而差的用于內銷。以至于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常識,出口產品的質量永遠高于內銷產品的質量。即使在國內操作產品質量檢驗,也是出口的用“國際標準”,內銷的用“國內標準”。正如你我所知的,國內標準的數字大大低于國際標準的數字。如此一來,從政府(產品檢驗)到企業(產品區分為出口的和內銷的),大家的行為指向都是一樣的,國內銷售的可以低標準,而國際銷售的必須是高標準。就玩具來說,同為中國企業生產,內銷產品可以使用低標準的染料和原料,外銷產品使用高標準的染料和原料,安全玩具給外國孩子玩,“問題玩具”只傷害中國孩子!對此,網友“大海里的狼”在新浪網就譏諷道,如此“看人下菜碟兒”,難道我們中國人就低人一等,只能永遠使用差的產品?這么做,不是中國人自己糟蹋自己嗎?另一位網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更指出,“出口產品的質量高于內銷產品的質量不合理,“國內標準”大大低于“國際標準”不合理。
產品標準是對企業生產行為的硬約束,標準的寬嚴高低,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性能與質量,直接決定了產品成本和利潤。網友潘洪其在大眾網上撰文指出:中國企業按照“國標”生產質量欠佳、安全性差的內銷產品,主要是出于節約成本、追逐利潤的“本能”。
高標準產品出口,低標準的產品國人使用,如此做法,放在哪個國家能為百姓所容忍?為今之計,我們應當全方位地引進產品質量檢驗的“國際標準”,再也不能讓低質量標準的產品傷害中國人的健康,再也不能讓高標準出口低標準內銷這一做法傷害中國人的自尊了。明年六一節時,我們能不能看到童鞋、童車和兒童玩具的檢驗標準應用“國際標準”,能不能看到不合格率全部下降甚至全部歸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