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鞋服品牌之都”泉州企業發展史
8月2日訊,西晉時綿延千里的遷徙之路,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的繁榮,明清之后的大批海外移民多元文化的交融,歷史經驗和現代精神的交織,鑄就了泉籍商人敢為天下先的天性,它是一種血統,是為后來人所承襲的泉商精神。
艱難創業開先河
上世紀70年代末,一系列關于資金、雇工、價格的敏感問題,如鎖在先行者腳踝上的鐐銬,讓許多人在創業面前望而卻步。正是這個時候,“敢為天下先”的第一批泉州創業者,以特有的商業基因,為自己贏得一片藍天。
1979年,26歲的許連捷開始創業生涯,在家中辦起“三來一補”的勞保服裝加工廠。1983年又創辦了“民龍香港拉鏈廠”,在一年時間內,賺到第一桶金50萬元。
同樣艱難創業成長起來的,還有今日國內服裝巨頭七匹狼。1985年,在晉江金井出現了一家名為晉江縣金井勞務僑鄉服裝工藝廠的小企業,和當時其他民營企業一樣,它也是掛著集體企業的名號,這就是七匹狼公司的雛形。用周少雄自己的話說:“一開始只是做些小買賣,后來慢慢積累,做了兩三年后,就萌發了做服裝的想法,開辦了服裝廠。”
在制鞋業,早在1986年,晉江陳埭就有一位16歲的普通少年丁世忠,他最大的心愿是把晉江鞋賣到首都去。當時的他懷揣1萬元,走遍了小鎮上所有鞋廠,挑出600雙自認為最好賣的鞋,前往北京。兩天兩夜后,在北京的大康鞋城租下一個柜臺,跨出他邁向商海的第一步。兩年時間,他就打通了北京最艱難的銷售通道王府井,其商業營銷天分和市場戰略眼光嶄露頭角。
這樣的故事在上世紀80年代的泉州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后繼者在諸多敢為人先故事的感召下投入商海。如今,泉州儼然已是海西經濟區創業的沃土。
首吃螃蟹創品牌
經過泉州無數創業者的拼搏,泉州企業迅速崛起,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泉州人尷尬地發現,盡管企業“滿天星”,真正叫得響的品牌卻只有“安爾樂”等少數幾個。
從“賣產品”向“創品牌”轉型迫在眉睫,在一個個“第一個吃螃蟹者”故事的啟發下,許許多多泉州企業品牌走進人們的生活,更為泉州贏得了“品牌之都”的美譽。{page_break}
1999年,安踏請來世界乒乓球冠軍孔令輝當品牌代言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時間,“明星+廣告”式的造牌運動風生水起。短短幾年間,泉州的七匹狼、安踏、361°、金萊克、德爾惠、貴人鳥、雅客等60多家企業,聘請孔令輝、王楠、李亞鵬等100多位明星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在央視一套和五套頻繁亮相。
21世紀前10年,是一個技術創新的時代,泉州商人又于行業內搶先一步,從科技創新入手,賦予泉州品牌新的內涵。潯興拉鏈建立起了全國拉鏈技術開發中心;年產300萬把雨傘的梅花傘業,建立起我國唯一的晴雨傘專業科技中心;安踏則在2005年成立了國內首家運動科學實驗室……
運營資本上市熱
“得資本市場者得天下”,進入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創業、創牌的泉籍企業家們,又一次將目光投向境內外資本市場,“敢為人先”的精神注定泉州企業將在資本市場風起云涌。
1993年秋天,福建豪盛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把泉州企業的名字第一次帶進資本市場。它不僅是泉州的第一股,而且一舉奪下中國股市的三項桂冠:首個中國建筑陶瓷企業的上市紀錄,第一家登陸國內A股市場的具有臺資背景的企業,國內首創法人股定向轉讓模式。
5年后,恒安集團開啟了泉州企業境外上市的大門。“恒安國際”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當年公眾認購就超額36倍,創下了當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認購倍數的奇跡。被《亞洲貨幣》及《國際資本回顧》分別選為本年度“最佳上市項目”及“香港最佳集資項目”。
恒安新股上市“一夜創富”的神話,加之政府的扶持和推動,泉企上市的遲疑和僵局就這樣被打破,上市激情似乎一夜間被點燃。中國巨星國際在韓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361度在香港成功上市、星泉鞋材成為泉州第一家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隨后是利郎和匹克相繼登陸港交所。
從“產品經營”、“品牌經營”向“資本經營”邁進,今天,泉企已遍布滬深、香港、美國、德國等股市,在資本市場形成了凝聚69家上市企業的“泉州板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