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阿迪達斯等洋品牌被“質量門”襲擊
10月17日訊,雖然“運動鞋,因為她覺得“除了價格較低,更重要的是,質量也要好一些”。
上??煽诳蓸饭旧a的零度可口可樂原液被檢出含3種防腐劑;奧的斯電梯連出問題,造成多起傷亡事故;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超市被曝賣假貨;奢侈品牌LV因為質量不合格,被浙江工商部門查處……
消費者不禁要問:這些享有盛譽的洋品牌,為何到了中國就會問題不斷呢?
典型案例No.1冰箱門關不嚴西門子“嘴嚴”不認錯
同一品牌的產品,在國內和國外質量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這是一個已被很多中國消費者逐漸清晰意識到,卻從未深究的問題。
英語教育培訓界的名人羅永浩日前在微博中曝料稱,自家的西門子冰箱質量有問題,冰箱門總是關不嚴。隨后,有一兩百位西門子用戶反映自己家的西門子冰箱也遭遇類似問題。很多網友還上傳了自己家西門子冰箱門關不嚴的視頻。
面對羅永浩和眾多網友的指責,西門子在自己的官方微博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稱:“西門子冰箱門偶有不易關閉的現象,已經與生產、質控等部門進行了核查,確認不屬于質量問題。西門子將對遇到類似情況的用戶提供上門檢測和維護服務。”
怕召回代價太大?
這份不承認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聲明被網友批評為“劍走偏鋒”,而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在百度的西門子貼吧上,就有很多西門子用戶反映該品牌的冰箱門關不嚴的問題了,“西門子對中國市場的產品質量,還不是一般的漠視。”羅永浩說道。
網友則質疑稱“關不上門”如此明顯的問題,在出廠前應該檢測出來,就算當時漏檢了,但是在收到用戶的投訴反饋后,西門子也應該及時召回或維修解決這個問題。
網友“白輪船1987”稱,西門子冰箱的事情再一次印證了一個可悲的現實:即使是德國制造的良好口碑,到了中國也一樣會貶值。怎么在德美日等發達國家是個問題的問題,到了中國就不是問題了呢?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洋品牌覺得中國人能將就,好對付,能忍不能忍的事都忍。”
隨后有消費者推測,西門子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冰箱有問題,如果承認,那么就得召回產品,如果不承認,只是損失部分銷量,西門子在兩者間選擇付出代價更少的后者,這就像當年福特車的安全隱患一樣,公司寧愿賠償車禍損失,就是不愿召回,那樣實際的付出更多。
典型案例No.2耐克籃球鞋到了中國少一氣墊
今年9月初,耐克公司被曝同一款耐克牌籃球鞋在中美兩國出售,卻不同質、不同價。有網友曝料稱自己在北京大悅城耐克專賣店購買了一雙價格高達1299元的“NIKE ZOOM HYPERDUNK 2011”籃球鞋,回家后發現同款鞋在美國售價為125美元(約800元人民幣),有兩個氣墊,而在中國卻只有一個氣墊。
隨后耐克中國市場部回應稱“用錯了宣傳材料”,并承諾對受影響的顧客全額退還貨款,并承擔因退貨而產生的不超過人民幣300元的相關費用。
得知耐克的宣傳存在失實,不少消費者表示,“我從小到大都穿耐克產品,這次耐克出這樣的事,我看我還是更換其他品牌吧。”“無語,耐克讓我很傷心。”“連耐克這樣的大品牌都涉嫌欺詐,那么我該相信什么品牌呢?”
針對耐克“用錯宣傳材料”的回應,多位律師表示,耐克公司是虛假宣傳。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鄭磊對本報記者表示,耐克公司必須提供足以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確系用錯宣傳材料才能說服眾消費者,否則,就是故意做虛假宣傳,涉嫌欺詐。應對購買者承擔雙倍返還貨款的責任,單純的退貨退款是不夠的。{page_break}
絕非個案多個洋品牌服裝在華檢出不合格
在中國,同樣傲慢的跨國企業不僅僅是西門子。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日前透露,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進口服裝抽檢不合格率高達55.8%,進口服裝質量情況不容樂觀。被檢出的不合格服裝主要來自韓國、孟加拉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
事實上,洋品牌服裝中國檢測不過關并不是第一次。2008年7月,在國家質監局對針織T恤衫、休閑服裝、襯衫等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中,就發現洋品牌H&M的一款連衣裙PH值不合格。從那以后,各地檢測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總是不斷出現這些洋品牌服裝的名字。
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更是兩年七上消協質量黑榜。市消協今年4月份表示,ZARA虛假標注商品成分,還存在著容易掉色的問題。ZARA最初對消協的調查結果絲毫不予理會,習慣性地沉默以對,直到被點名批評并敦促其對因產品質量問題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予以妥善解決之后,ZARA才改口,并對問題服裝進行了召回。
為了應對中國本土企業的成本優勢,一些跨國企業低下了高昂的頭,而在價格競爭的同時,它們也有意無意地忽視與降低對產品質量的要求。
刨根問底“中國標準”為何成了跨國企業的護身符?
“中國公司銷往外國的貨品質量比內銷的質量好,外國公司銷往中國的貨品質量要比銷往歐美日等地區的差,這到底是為什么!”市民王先生向記者抱怨道。
業內人士認為,“雙重標準”源自于中國部分行業標準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導致企業擅自降低質量標準,使同一品牌產品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銷售形成不同檔次。
針對有媒體指出“日本奶粉對中國市場產品使用中國標準”一事,日本明治公司前不久也公開承認,供應中國的“珍愛”系列參照中國營養標準,與供應日本的奶粉標準不同。
每當外國品牌出事時,廠家通常會給出“產品符合中國的質量安全標準”這樣的說辭。中國標準難道能夠成為他們問題產品的護身符?
在最近上??煽诳蓸饭颈黄胤栏瘎┏瑯艘院?,他們就是以符合中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作為擋箭牌的。盡管后來衛生部也一再表示,不會對公眾身體產生傷害,但難以消除公眾的疑慮,況且公眾提出的反駁理由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果真的沒有問題,為什么在別的國家卻被禁用”。
●專家分析法律條文應詳細清晰
中國的市場專家指出,從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售后服務到危機處理,跨國公司在國內國外執行兩套標準的現象的確大量存在,但雙重標準之所以產生,與中國的監管環境、標準制定、法律環境和消費文化的發展現狀不無關系,這是跨國公司的“本土戰略”與中國市場狀況博弈的結果。
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冼國明主任認為,在中國的“違規成本”較低,也是一些跨國公司敢于執行兩套標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霍玉芬指出,我國法律法規對欺詐行為的懲罰力度不足。同一款商品,欺詐中國消費者和美國消費者,商家面臨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在美國,商家一旦被消費者起訴欺詐,在事實清楚的情況下,會導致一個公司破產,而在中國只不過是賠款道歉。正是因為在我國的違法成本太低,才壯了一部分商家在中國進行欺詐的膽子。
此外,中國的相關法律比較籠統,很多維權案例少有詳細的法律條文參考,或即使勝訴也只能拿到微乎其微的賠償款,對違規公司來說有如九牛一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