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服傳統優勢尚存 短期內亟待加強
今年秋天,香港一家制鞋公司的老板弗蘭克·梁(音)飛到他從未想過會到訪的地方。他來到達卡和亞的斯亞貝巴,為目前位于中國東莞的工廠尋找新的落腳點。盡管他的搜索范圍廣泛,但依然很失望。
工廠遷移的壓力愈發明顯。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迫使梁先生將東莞工廠雇傭的工人數量從3年前的8000人減少至現在的3000人。他說,孟加拉國工人的工資只有中國的20%-30%,而且每周工作48小時,多于中國法定的40小時。
這聽起來令人興奮,但梁先生卻不這么樂觀。他說:“這里交通堵塞嚴重。電力供應不穩定,每個人都在工廠里面使用發電機。物流問題極大影響效率。”
探訪達卡后,梁先生又去了亞的斯亞貝巴。這里的工資水平甚至比孟加拉國還低,但他在這里找不到配套產業。現在,梁先生不知道他是否還會將生產基地從中國遷移出去。雖然許多工廠主都尋求搬遷至越南等國,但由于供貨網絡、工人生產效率以及不熟悉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工人等問題,他們最終選擇留在國內。
龍洲經訊公司研究發現,雖然有報道稱紡織、服裝和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紛紛遷往東南亞國家,但中國的鞋服制造商今年卻提價10%-20%。這表明,它們已獲得部分定價權。
瑞士信貸的經濟學家董濤說,原因很簡單,“其他任何發展中國家的效率都不及中國的一半”。中國綜合了龐大的勞動力人群、高生產效率、優良港口和公路設施等多個有利因素,這使其難以被替代。董濤說:“當中國因成長而拋棄這些優點,將不可能出現另一個中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