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跨國鞋類等企業為何要留在中國?
中國經濟正在減速,并且有人估計其未來八年的增長潛力將勉強維持在7%以上,那么美國的跨國鞋類等企業為何仍要留在中國呢?肯尼思·拉波扎近日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刊文稱,促使美國公司留在中國的原因正是中國自身。
文章指出,中國美國商會本周發布了2012年度在華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報告稱,預計美國企業今年在華投資會略有縮減。但報告傳達出的主要信息是,美國公司之所以留在中國是因為看中了中國的消費者,而不是美國消費者。受訪者表示,在華利潤率雖然維持高位,但是正面臨壓力。
走進美國任何一家百貨公司門店,你都會發現貨架上有半數商品,從帆布鞋到日常生活消費品,都帶有“中國制造”的標志。然而,作為世界出口國的中國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作為進口國的中國。未來一二十年內,中國國內經濟對其國內外投資者的意義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這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紀頭五年里的那個制造業中國是截然不同的。
跨國公司越來越擔心其自始至終都在擔心的事情——不斷上漲的工資和福利水平。
中國正在邁入中產階級社會。中國將必須為十多億民眾建立目前還不存在的社會保障體系。這里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了。美國公司很難找到一個規模相當而工資、福利和管理水平都較低較弱的市場。新的中國正在崛起,雖然這對美國企業來說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但它們似乎都認識到,一個更加富裕的中國,即使在管理上變得更加嚴格,也好過要離開中國。雖然生產成本在2011年有所上漲,但仍有39%的受訪者聲稱其在華利潤率仍然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區。
中國美國商會的成員在展望今年時的樂觀程度略遜于去年。這些鞋企的在華業務仍然有利可圖,但利潤空間正在縮小。所以它們制定了相對不那么龐大的投資與擴張計劃。考慮到今年的業務挑戰,美國公司的關切主要集中在運營以及宏觀經濟風險方面。
報告指出,成本的增加與人力資源方面的限制正在對受訪鞋企提出越來越大的挑戰。許可制度的非連續性與強迫性技術轉讓是妨礙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障礙。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保護知識產權,受訪者仍然認為保護體系比較軟弱。“但我們的成員仍然深深扎根于中國,”報告寫道,“近幾年來,聲稱自己之所以扎根中國是為了服務于中國市場的成員數量一直都穩步增加,并在商會中占據多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