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鞋牌緊抓奧運會契機,本土品牌覺尷尬
“運動品牌是個市場容量較小、消費者選擇趨同的‘小行業’,國內體育用品公司之間幾乎沒有產品差異化可言。加上耐克等國際大牌采取降價方式通吃整個市場,目前各家企業正在經歷最困難的時候,體育用品上市公司估值也將受到壓制。”一業內人士一語道破目前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現狀。
盡管距離倫敦奧運開幕僅剩下不到100天,但對本土體育品牌企業來說,2012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一方面,由于本土運動品牌缺少亮點,同質化嚴重;另一方面,國際知名品牌對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的沖擊,從2011年起,耐克、阿迪達斯就開始了進軍中國二三線鞋服市場,對于本土品牌而言,無論是價格、還是性價比都與國際知名品牌有一定距離,導致了本土運動品牌無法預知市場行情,盲目生產進而被“高庫存”壓的無法喘息,因此,尋求利潤便成了“蜀道難”之事。
據了解,福建晉江目前共有鞋類生產企業3016家,年產鞋10億雙,產值超過700億元。其中運動、旅游鞋占全國總產量的40%、世界總產量的20%。粗略估計,僅泉州和晉江生產的運動鞋,一年就在5億雙以上。“晉江的運動鞋廠3年不開工,估計這里的鞋也賣不完。”晉江一位從事鞋服輔料供應的工作人員表示。
因此,當你穿行在泉州大街小巷,各大體育品牌賣場觸目可見。店門口顯眼位置擺著的,除了招聘廣告,就是打折信息。記者留意了一下,無論是安踏、特步、匹克還是361度,今年的新品都可以打7折、8折,而一些去年的款式,甚至以3折出售。而在這波競相打折銷售的現象背后,隱藏的一個事實卻是,各大運動品牌都在以壓低價格來消化庫存。
其實,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知名品牌不僅對成人運動市場發起了攻勢,而且,還對中國兒童鞋服市場虎視眈眈,近幾年,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紛紛把產品線延伸到中大童領域,并在中國市場作為重要試水前哨,除了阿迪、耐克,德國時尚運動r100少年裝于08年進入中國,短短幾年時間便取得了令業界矚目的業績。
業內分析“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附加值低是導致本土品牌在競爭中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雖然本土體育品牌在規模和體量上已經可以和國際品牌抗衡,但在技術、產品、品牌文化等方面,與老牌國際廠商相比,還相去甚遠。
目前,本土企業正在致力于改變這一現狀。匹克集團CEO許志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產品的精細化、專業化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只要沉下心來,尋求突破也并不難實現”。
由此可見,運動鞋服市場不存在做品牌難,其主要難題在于如何做產品,如何做有創新、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因此,只有打破同質化,本土運動品牌才能走出當前發展困境,并獲得與國際知名品牌抗衡的信心與資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